“父亲试想,儒家思想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儒家体制下,君王对于功臣或许会因一时高兴而重赏,但如果后来有人同样立下同等功劳,却因君王心情不佳而受赏较少。在处罚时,也是由君王的心情决定,这样就会导致臣子们的不满:为何他所得比我多?或者我为何受到这样的惩处?
这便是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所在。
当然,法家并非完美无缺,只能说它更适合春秋战国这个特定时代,相较于儒墨道三家的治国理念,法家在当时更具优势。
因为在现阶段,君主实际上享有的权力极大,即便是实际并无多少实权,名义上仍需打着君主旗号,以期令天下人心悦诚服。
法家所制定的法律,是由君王和大臣共同确定的,所以无论哪家学派的思想,对君主都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
儒家以道德约束君王,主张不行仁政则会失国;
墨家以天命警示君王,若不爱民,则必遭天谴;
道家则以无为提醒君王,贪欲过多,反而容易招致亡国;
法家则是用法律制约君王,一旦逾越法律、无视法律,同样会导致国家败亡。
父亲细想,这其中是否有针对君王阶段性错误的具体、硬性的惩罚标准呢?
答案是没有,这就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君王逐渐累积小错,例如只有一点点不仁之举,或是偶尔违反一条法律。这些行为虽然不会立即导致王朝崩溃,但却如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最终因君王贪婪欲望积累而导致整个王朝覆灭。
法家还有一个弱点在于,‘法’本身是死板且不易变通的。法律往往是基于预估或前期案例的生,制定出预防性措施。
然而现实中总会出现法律未能预见的情况,这也是法律永远无法完美的原因,它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
法家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法律,相比儒家的‘不变之道’更为灵活。尽管如此,它仍然无法弥补法律存在漏洞的缺点。
对某些人而言,只要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行为,他们就可以恣意妄为。
这就是法家‘万事皆依于法’的一个缺陷,过于依赖法律,以为法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
因此,我才提出应当外儒内法,辅之以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各方面平衡。”
“好,好一个外儒内法,辅之以道,辰儿,你实在出色,太出色了,哈哈哈!”
“行了,大致也就讲到这里了,走了!”
这一次,赵辰没再给政反应的机会,瞬间消失在章台宫中。
“这小子,呵呵!”
嬴政无奈地摇摇头。
“大王,都已经记录完毕。”
“呈上来给我,还有关于茶叶之事,你亲自去操办,一旦方法泄露,唯你是问。”
“遵命!!”
“把农家那几个人送到公子那里去,就说田光已经掌控了农家。”
“奴婢这就行动!”
赵高离去后,嬴政全神贯注地研读赵辰的观点,愈读愈心惊。
“盖聂,你觉得公子的言论如何?身为纵横家的你,公子并未提及你们纵横家,心里可有不甘或不服气吗?”
“大王,微臣并无此意,更不敢轻易评价公子,然而,公子所言对于我大秦而言绝对是有益无弊。而且,公子对百家先贤思想的理解之深,坦率地说,已越当代所有人,甚至那些提出这些言论的先贤恐怕都未曾想到他们的思想能被如此解读。”
盖聂现在对赵辰是真心折服不已。
也难怪师傅宁愿放弃隐居生活也要成为公子的导师。
这真是天赐圣贤,绝非虚名。
“你说得对,孤听了公子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心中以往的一些困惑也迎刃而解。看来,辰儿果真是上苍赐予我大秦的圣贤啊!”
“大王所言极是。”
“盖聂,你不是有个师弟,如今正在韩国吗?”
“正是如此!”
“那么,接下来攻打韩国的战役你也参加吧,最好能把你的师弟带回来!相信公子会妥善安排他。”
“微臣领旨!”
盖聂在心中暗忖。
师弟,你选错了路,幸好还有回头的机会,只希望你能把握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