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要武调走后,总场派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钱姓男同志当生产科的科长,钱科长带来了一个助手小李,小李二十多岁,戴一副黑框眼镜。
宋要武在跟钱科长交接一些工作,小李也抓紧时间向杨君苏请教。
小李跟杨君苏握手,语气恭敬:“杨姐,请多多指教。”
杨君苏客气道:“指教谈不上,大家一起学习。”
小李认真道:“不,杨姐,我可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你的发言稿和总结报告写得非常好,又经常上报纸,文采好,觉悟高。我一直想跟你学习,就是没机会。”
一旁的林玲玲听着心里极不是滋味,她才是这个办公室的笔杆子,宋要武以前的发言稿总结报告都是她写的,前科长的稿子也是她写的,为什么就没人提起她?杨君苏才来多久,就把她的功劳苦劳全部遮盖了?这个小李就是个狗腿子势利眼。
林玲玲在这儿愤愤不平,可是小李连看都没看她。林玲玲公公是总场办公室的又怎样,一个快退休的老头,他们还是总场下来的呢。
华梅倒是注意到了林玲玲那微妙的表情,她除了同情还有一丝丝幸灾乐祸。
杨君苏见小李很上道,于是便把自己往日的样稿找出来给他,还传授了几个小妙招:“咱们这儿是农场,各位领导风格朴实无华,比较接地气,很多工人受教育水平一般般,所以写发言稿和总结报告,要尽量用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风格,把意思表达清楚,再尽量生动形象一些就更好了。像领袖语录呀,马克思思想啦,要活学活用。”
小李赶紧拿笔记本记录下来,一边记录一边说道:“杨姐,接地气这个词太好了,又新鲜又形象。”
杨君苏一愣,不小心用上了新词,不过还算符合时代风格,她笑了笑,又补充一句:“天天跟土地打交道,可不就是接地气吗?”
小李也跟着笑。
他们两个一说,一个记,配合得十分默契。
钱科长跟宋要武已经交接完工作,见他们两个还在谈工作,就笑着对宋要武说道:“宋场长,你这助手选得好,大家都说你慧眼识珠,会选人,还会培养人才。”
宋要武道:“我倒没怎么培养,小杨本身就思想红,觉悟高,无师自通。”
“哈哈,真羡慕你呀。”
“小李同志也不错嘛。”
“也还行吧。”
请教完毕,小李说道:“杨姐,真是太感谢你了,你这一点拨,让我少走很多弯路。你这周日有空吗?我想请你吃饭。”
杨君苏笑着拒绝:“这点小忙算什么,以后咱们还要经常合作呢。”
小李乖觉地说道:“杨姐,以后你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只要是我能帮的,一定会帮。”
“好的。”
双方愉快地告别。
宋要武也带着钱科长去别的科室了。
杨君苏过来跟华梅告别:“华姐,虽然我离开了三分场,但咱们还在一个农场,以后合作的时候多的是。你有空去找我和高洁玩。”
华梅心情很复杂,有不舍有羡慕,也有一些隐晦的妒忌,不过,她很快就释然了,人家杨君苏是真有本事,口才好文笔好,还能干实事,她不升职谁升职?这种有本事的人升职总比那些走后门的人升职强吧。
她跟杨君苏握手,语气真诚地祝贺道:“杨同志,恭喜你高升。以后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同事,有空常回来看看。我有时间也会去你们四分场,到时别嫌我烦哈。”
“我们肯定热烈欢迎。”
跟华梅聊完,杨君苏转身就走。
林玲玲突然叫住她:“小杨,你等等。”
杨君苏诧异地回过头,华梅和小李也惊讶地看着林玲玲。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