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嫣不想骗他们俩,只好点了点头。
保清心中有些复杂,今天上午在启蒙课上,纳兰师傅才刚刚给他讲过说汗阿玛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没想到这才刚到下午就被打脸了。
“那,就,等咕,长大了,咕一定,能造,出来!”胤礽握着小拳头说道。
“是,爷也肯定能够造出来。”保清也连忙跟着说道。
“哈哈哈哈哈,行啊,那我就等着你们俩到时候赶紧多多造出来玻璃把我这储秀宫里里外外的窗户都给换掉。”
孩子们的想法需要鼓励,而且这听起来可行性也非常高,晴嫣就给他们一人竖了一个大拇指在精神上支持他们。
她前世倒是在基地里见过不少玻璃,曾经也在中学化学课本上学习过玻璃的主要成分。
但如今时间隔了两辈子,印象中也只模糊的记得一个二氧化硅,以及制作玻璃时会用到大量的硅砂,除此之外再细致的材料配比和制作流程她就不知道了。
如今意外地想到了这些,晴嫣也不想轻易放弃。
如果有机会她倒挺想让阿玛去私底下雇佣些烧琉璃制品的匠人来好好研究一下,搞不好在哪个步骤里掺入些沙子一类的物质,就能误打误撞地提前把玻璃给造出来了。
如今朝廷缺钱,倘若阿玛真能烧制出玻璃倒是实打实的功绩啊!
将这个念头记在心里,晴嫣就更想立马找机会见见阿玛和额娘了。
作者有话说:
【注释1】
按照现在的时间线,大清还不能独立地制作出玻璃。
【清宫造办处玻璃厂】
清代对工艺品制作非常重视,内务府专门有一个造办处负责各类活计的承做,其中就有制作玻璃器的作坊,叫玻璃厂,全称为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亦简称清宫玻璃厂。
玻璃厂成立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玄烨、胤禛、弘历三代皇帝的提倡和扶持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嘉庆之后仍然持续生产,几乎每年都为皇家烧造大量的年节进贡的玻璃器,尤其是康、雍、乾三代更是它的极盛期(雍正时该玻璃厂曾迁至圆明园六所),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方告结束。在这二百多年中,集中了一批全国最优秀的玻璃工匠在养心殿造办处服役。一批掌握烧造玻璃技术的西方传教士也远渡重洋,经广东海关、督抚的推荐,获皇帝恩准后进入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行走,这就给玻璃厂的规模、设备、配方,以及工艺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在《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承做活计清档》中记载,康熙年间玻璃厂工匠程向贵烧造的雨过天晴刻花套杯,其装饰手法为受西方金刚钻刻花玻璃影响的阴刻花纹,因此可以肯定康熙时玻璃厂已经有西方传教士在行走。
玻璃厂最为辉煌的时期在乾隆中期,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创造性地烧造成功了金星玻璃、搅胎玻璃等等杰出的艺术品种,目前流传于世的清代玻璃器佳作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时期玻璃厂的作品。
【注释2】
宫里如今的规矩,是一天两顿饭。
分别是早膳(6点-8点)和晚膳(13点-14点)。
虽然他们三个吃过晚膳了,但是时间还是下午哈。
【注释3】
看到有宝子评论铜镜打磨的视频,我跑去b站上搜索了几个看看,长知识了,原来铜镜打磨好真的很清晰啊,不过我猜测可能古代人打磨的清晰度还是略略比不上如今我们使用的各种材料打磨后的清晰。
第四十七章
恰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哞哞响亮的叫声,紧跟着一个小宫女迈着轻快的小碎步走进室内对着晴嫣俯身行礼道:“小主,刚刚隔壁咸福宫的塔娜格格来咱宫里把牛犊子给牵走了。”
听到小宫女的话,晴嫣才意识到如今差不多都已经申时三刻了,对着她轻轻点了点头,小宫女就又俯身告退了。
“姨姨,保成,好困,鸭。”胤礽趴在晴嫣怀里,用两根宛如莲藕的肉乎乎小胳膊环绕着漂亮姨姨的脖子,将小脑袋也一并搁在她肩膀上,闭着大眼晴,打着哈欠说道。
今日因为有设计树屋的事情一直吊着胤礽的精力,他的午休时间生生往后推迟了大半个时辰。
如今树屋的样子已经基本成型,精力也用完了的小太子,早已困得哈欠连连,本就软糯糯的声调也因为裹上了浓浓的困意而变得奶味儿更重了。
晴嫣从椅子上站起身子,一边摇晃着步子用右手轻拍着胤礽的背部,一边用眼神示意白露将桌面上的图纸给卷起来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