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舒觉罗氏张口想说叫他别太累,想起方才小女儿转身的样子,又咽了回去,只胡乱点点头,进了正房里屋。
只说敏若那边,她坐着轿子摇摇晃晃地穿过御花园进了坤宁宫,迎夏迎她下轿,笑道:“娘娘刚才服了药,迷瞪着了,奴才先带您到屋子里收拾收拾,娘娘醒了您再过去也不迟。”
敏若点点头,客气地道了谢,迎夏忙道:“您跟奴才客气什么,这边走。”
她带着敏若来到坤宁宫正殿后的披檐建筑下,敏若见小小巧巧一间屋子,门上悬着清暇居①的匾额,里头一应卧榻桌椅都很精小,十步不到就能走开了的一间屋,叫她联想到从前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头形容的旧南阁子。
往好了想,这屋子应该比项脊轩那“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②的旧书房大出不少。
敏若如是想到。
迎夏见她打量四周,忙道:“这坤宁宫不比别处,您稍将就一二日,皇后娘娘就要挪到永寿宫去养病去,那头地方宽阔敞亮,娘娘也吩咐人先将配殿收拾一间出来,保准您住得舒坦,您就当先在这落个脚。”
这话里透露出许多内容来,敏若转头看了看她,温吞平和地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
①:清朝早期的坤宁宫的格局还是延续自前明的,当时主殿周围还尚有“东露(盝)顶曰贞德斋,露(盝)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钦定日下旧闻考》引《春明梦余录》
以上出自百度内容。
也就是说在顺治十二年大修坤宁宫之前,坤宁宫正殿周围还是有这几处小建筑的,而顺治十二年将坤宁宫仿照旧清宁宫的旧制大修,坤宁宫的风格改为融合了许多满族元素的满族风格,包括西间万字炕,开门在东次间,入门正对大灶等等……
这里姑且设定此时未将这间披檐(披檐即指正屋屋檐下搭建的附属建筑物,所以文中设定地方不大),由于坤宁宫在网上能查到的资料有限,作者暂时大胆私设,给敏若搞一个暂时落脚的地方,与现实不符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还有,大家放心,二姐不会让敏若受委屈的,这个地方确实就是给她暂时落脚的一个小地方。
②:出自项脊轩志原文。就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那篇。
第十三章
敏若忖着迎夏的话,总觉着其中另有深意,比如皇后为何会突然决定迁往永寿宫养病?这是在原主的前世并未有过的事情。
坤宁宫代表着皇后的尊荣地位,她这辈子这位皇后姐姐,性子冷静沉稳,却绝非清冷淡泊之人,从来都会理智地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住在坤宁宫里,代表着稳固如山的皇后之尊,本不该选择移宫的。
哪怕是因病,前世皇后最后也是在坤宁宫里咽气的。
不过等走进坤宁宫正殿,撞上迎面而来的大灶台,扫一眼西间里的万字炕——三侧的木炕,整个西屋里空空荡荡的,那是预备要初一十五年节祭神的地方,当地自然不能摆其他东西,供案都得按日子来回抬,墙上供着祖宗板,整个来说就是非常的空旷,敏若觉着她现在嚎一嗓子,没准都能有回声。
而皇后居住的东暖阁与这边相比只能说非常狭小,外屋的炕柜几案小小的,里头床榻妆台布置得也十分紧密,想到原身记忆里永寿宫的大小,敏若忽然觉着怪不得皇后要回永寿宫去养病了。
甭管里头有多少别的因素,就这大小相比,永寿宫绝对比坤宁宫住着舒服。
她心里乱七八糟地想着,面上倒是从容不迫地,端端正正地走进里间向皇后行了一礼,“奴才给皇后主子请安。”
皇后忙道:“迎春,还不扶你三格格起来。快,到姐姐身边来坐,我还当你明儿个进来呢,额娘怎么今儿就急匆匆地催你了。”
“额娘也是挂念姐姐的身子,才想着让我早一日进来陪您。”敏若在皇后床头的椅子上落了座,皇后使人取了手炉脚炉来给她,道:“我病里觉着炭炉子熏得慌,屋里只烧了炕和地龙,你先捧着手炉暖一暖,等后日搬到那边去就好了。”
这屋室狭小,烧起炭盆来,病人敏感,难免会被熏得头晕。
敏若心里知道,愈发觉着当皇后不是件好差事,而且她也忽然想到,皇后会有与原主前世不同的行为,坚持到永寿宫去养病了。
——皇后未封后时的旧居与皇后病中安养过的地方自然是不一样的,前世原主贵为摄六宫事的贵妃时尚且不能独居永寿宫一宫,今生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原主前世也没什么区别,这里头的变量就只能在皇后这里。
皇后待着养过病的地方,除了皇后亲妹,等闲嫔妃哪个敢去住?就是永寿宫的格局,日后怕都无人会再更改了。
思及此处,敏若深深看了皇后一眼——恐怕皇后那日在庄子上对她许诺的时候,便已算到了今日这一步,乃至许久之后的许多事。
这一回,往大了说,是皇后在尊荣威严与她之间,选择了她。或者说是选择了钮祜禄·敏若。
原身若是知道,不知会有多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