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道理的。
中午做的面条还有,炒个菜就好了。
说起八十年代,不少人以为是粗粮窝窝头,其实不然。
粗粮面窝窝头那是六十年代的东西,七十年代依旧以温饱为主,而到了八十年代,改开后除了一部分贫困山区,大部分地区的农民生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高梁玉米那些东西,已经逐渐被人们抛弃。
别的地方不太清楚,Qh县从七十年代就一直种小麦。
分田到户之后,基本上顿顿吃白面。
虽然物资还是短缺,没有多少油水。
但与六七十年代比起来,日子确实好过了许多。
家家户户养上一两头猪,每个月饭桌上总能见到几次荤腥的。
李存信炒了一个土豆丝,一个茄子炒辣子。
煮了三碗面条,就是一顿晚饭。
不算丰盛,但吃饱足够。
正刷锅呢,同族兄弟李存文过来了。
在门口探探头,问:“吃了没?”
“吃了。”
“先别洗了,去学校。”
“去学校干嘛?”
“还能干嘛,开大会呗!”
李存信愣了愣,这些记忆有点遥远。
他都快想不起来了。
去学校的路上,才一点点挖出一些不太美好的记忆。
大队小学是六十年代末办的,属于村办小学。
好像九十年代才改成了公办。
学校有个叫顾清荷的女老师,去年才分来的师范生。
不知道为什么得罪了同在小学当老师的李成全。
这事没人敢管,学校是村办小学。
李成全又姓李。
李存信的印象里,那位顾清荷老师刚来的时候是个很阳光的姑娘,可是在学校造到不公平待遇后,就再没有抬过头,见了人都躲着走,然后就生了一些非常不好的事。
大概就是五月份,具体记不太清了。
某个早上,学校现顾老师不见了。
于是组织人手去找,最后在青河下游捞出了尸体。
事情闹大,李成全被开除。
后来传出一些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这是一场悲剧。
花儿般的年纪,不该就此凋谢。
对于李家来说,这也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
而且李氏族人多少受到了影响,算是被牵连。
转着这些念头,李存信和李存文随着三三两两的人群到了学校。
都是被李成全召集去学校开大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