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了口气,平息一下心里的浪潮,李度道:“今日你舅母登门,替你说了一桩亲事,把你叫来,是为听听你的意思。”
堂下站着的李宣凛听罢,没有任何表示,李度推算中的“请父亲做主”并未出现,心下又有几分不快,看了唐大娘子一眼,“我一时说不清,还是你同他说吧。”
唐大娘子放下了手中茶盏,端端坐正,对李宣凛道:“我娘家表妹膝下有个女儿,今年十六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也生得十分周正。她们家听闻你回上京了,还不曾娶亲,就托了你舅母来说合。我原是想,她父兄的官职都不高,身份和你不相配,但咱们是娶亲,娶妻娶贤,又不是要靠着岳家发迹,若是来个亲上加亲,也没什么不好。”说罢眼波一转,视线落在他脸上,又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来就是这样,我和你父亲都觉得不错,其实定了也就定了。不过如今你不同往日,毕竟封了国公,官家没抬举咱们家成为国公府,已经是顾全你爹爹的颜面了。你的婚事,还是要听听你自己的意思,若是答应,择个吉日就过礼,若是不答应……那就再等等,或者有更好的门第也不一定。”
当然,“若是不答应”往后那段话,听听就罢了,毕竟前面长篇大论的前提,是父母已经觉得不错了。
站在地心的李宣凛依旧淡淡的,半晌才问:“母亲与这位表姨母,感情如何?”
既然要塞自家的外甥女,感情必是不错,唐大娘子道:“我与表妹自小就交好,虽不是亲姐妹,但感情很深厚。”
李宣凛笑了笑,“既然感情深厚,我却不能害了人家。我是武将,常年镇守边关,说不定什么时候有战事就得出征,战场上九死一生,能不能活着回来,谁也说不准。安西离上京几千里之遥,到时候让人家跟我去任上,难免离乡背井水土不服,若不去,夫妻分离十来年不能见上一面,等同守活寡,母亲于心何忍呢。”
这话说完,唐大娘子不由怔了怔,居然有理有据,不可反驳。
“可你年纪大了,总要娶亲的。”唐大娘子蹙眉道,“难道还打算一辈子打光棍不成?”
他父亲此时也来帮腔,“我们李家人丁单薄,要是你大哥还活着,我也未必一定要逼着你成亲。如今开枝散叶的重任就落在你肩上了,你要懂得父母的苦心,给你说合亲事不是要害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早些成了亲,先生个一儿半女再说。”
李度动用起父权来,不会就事论事,一味只知道下死命令,有时候连唐大娘子都觉得他不得要领。
什么不能害人家,这些都是托词,不过是不愿意娶她娘家人而已。唐大娘子脸上不是颜色,抻了抻袖子有意怨怪丈夫,“你莫浑说了,如今人家是国公,这头衔压也压得死你,你倒来充什么父母爹娘?”
这种阴阳怪气的话,李宣凛听得多了,凉笑一声道:“母亲这样说,儿子不敢领受,父就是父,子就是子,我若是不敬父母大人,那么如今也不在这里住着,早该筹备自己的府邸了。”
李度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不由抬高了嗓门,“谢天谢地,你还知道人伦,没有爬到你老子头上去。我还是这句话,你要建府邸可以,成了婚再自立门户,我不管你。但若是没有成婚就想从这家里出去,那是万万不能的,我还活着,丢不起这个人。”
所以不论什么话题,最后都会发展成父子之间的矛盾,像个死局,无论如何都解不开。
也许是因为争吵声过大,惊动了门前戍守的人,一排牛高马大身着甲胄的禁卫大步过来,那顿地之声轰隆隆作响,一直推进到厅前,然后铜墙铁壁般伫立在那里。
高喉大嗓的李度噎住了,又惊又愤地直指门外,“这是怎么回事?我在自己家里说话,他们要来拿我不成?”
李宣凛连头都没回一下,漠然道:“他们都是我的随行官,护我周全是他们的分内,请父亲消消气。”说着抬了抬手指,示意众人退下。
李度看着那群人重新退出大门外,这才松了口气,复又虎着脸一哼,“国公爷好大的官威,在家还要摆这样的谱,不知道的,以为我李宅是你安西都护衙门呢。”
唐大娘子的心思不在冷嘲热讽上,她眼下只要盯着他的婚事,毕竟国公的爵位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国公夫人的头衔与其便宜外人,不如便宜自己的娘家人。
“郎主少说两句,这里正谈正事呢,什么能比孩子娶亲要紧?”唐大娘子说罢了丈夫,又来向李宣凛打探,“你攻打邶国立了大功,官家可曾说过要给你赐婚?”
李宣凛道:“我回来方几日,朝中忙于接待邶国使节,官家哪里有空为我赐婚。不过年后空闲,万一有旨意也说不准,所以母亲暂且别为我操心了,免得两头撞上,到时候对不起人家姑娘。”
唐大娘子顿时讪讪,不悦之余又在盘算,“官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若是家里为你定了亲事,难道还让你退亲另娶不成。”
李宣凛想了想,“倒也是,不过违抗圣旨会祸及满门,到时候不光咱们家,连表姨母家只怕也会遭殃,究竟有没有必要涉险,还请母亲裁酌。”
这下唐大娘子无话可说了,他搬出了官家,任谁都要忌惮三分。可这样下去,岂不是要丧失安排他婚事的权利了吗,她转头看了丈夫一眼,冲他使了使眼色,李度在这方面很善解人意,立刻便问了一句:“你心里可有中意的人选?若是有,也不必藏着掖着,先禀报了父母,父母要是答应,把亲事定下也未为不可。”
李宣凛微顿了下,说没有,“我常年在军中,军中都是男人,哪里来中意的人选。”
李度拍了拍大腿,“那现在大可说合,趁着官家没有插手先发制人,你自己回禀上去,官家自然有成人之美。”
唐大娘子鲜少觉得丈夫睿智,这回的几句话倒很称她的心意。
“你父亲说得是,婚姻大事还是自己看准的好。官家要是赐婚,姑娘的样貌出身必定错不了,但性情呢?规矩体统呢?若是脾气古怪不好相处,退又退不得,到时候你受委屈不算,将来对待公婆也不知孝敬,那家风岂不是都要被她弄坏了!”
说来说去,官家的大媒也没有这位嫡母主张的强。李宣凛似笑非笑望向唐大娘子,“母亲已经看准了表姨母家的姑娘,叫儿子来,只是知会一声吧?”
唐大娘子被他回个倒噎气,若说是,人家毕竟不是当初的毛头小子了,想压他一头很难,不说别的,先要忌惮门外那些该杀的贼兵。于是只好在人情世故上下手,语重心长道:“我这嫡母难做得很,若是放任不管,叫人背后说闲话,说不是我亲生的,不为你的婚事筹谋。”说着脸子一拉老长,“你若是不要我操心也可以,除去记名,大家干净。”
然而他却一哂,深眸中寒光泠泠,冷酷,甚至半带威胁地说:“母亲不必为难,我不在乎别人说我是小娘养的。官家召见我时曾问过,嫡母和生母应当如何诰封,母亲若是想除名,那我就向官家陈情,单独为我小娘求个诰命的头衔,将来好享朝廷俸禄,也为家里节省浮费,一举两得,母亲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