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他转头看看这位,只见蔡京面色自如,仿佛在看戏,对苏轼放下“便面”之后的惘然之情也全然视若无睹。

明远:不妙,这蔡京与苏轼之间的友谊恐怕还有点“塑料”。

章惇与苏轼这多年的老友都能闹到这个程度,蔡京这样功利的一个人,就算是眼下与苏轼趣味相投,日后也不会肯为了苏轼出头的吧?

明远意识到:他在这个世间扇起的蝴蝶翅膀,还不够强大,好些东西还未能扇得动。

看起来,还是得执行原计划,将蔡京“带沟里去”才是正理。

少时,苏轼从怅然中恢复过来,勉强挂上笑容,转向明远,说:“趁着还不太热,我等去大相国寺吧。”

今天大家约好的主要活动,就是去大相国寺后,寻一家装裱的摊子,将蔡京所写的这一帖字装裱起来,好好保存。其它时间,就是各自闲逛。

这时一名小僮自外跑过,手中高高举着一叠报纸,大声吆喝:“今日的《汴梁日报》!”

“今日大相国寺开放万姓交易……”

“今日晚间,川西瓦子上演新式杂剧《目连救母》……”

“今日起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前有售摩合罗,比七夕时便宜啦……”

《汴梁日报》原本是免费发送,但是在百万人口的汴京城里,这份报纸实在是供不应求。因此有小僮每日凌晨起来,去刻印坊门口等着,领上一叠新出的日报,到街上代为售卖,收取一点卖报钱。

明远一点头,机灵的向华便叫住了报童,买了三份《汴梁日报》,送到明苏蔡三人手中。

苏轼一边看报一边笑:“远之,听说这《汴梁日报》是你办的,没想到你也得当街买报。”

明远随口回答:“报童卖报,每份其实挣得十分微薄,早些卖完,就能早些回家。”

苏轼与蔡京听着都是一怔,随即都点头称赞。

“听人说,汴京城里好些人为了能看报,去蒙童的学堂学识字去了。”

苏轼聊起他在开封府听说的“奇闻”。

“还有人会当街读报,遇上读不懂的字,就去算卦或是说书的那里问过。”

蔡京则感叹:“没想到,这《汴梁日报》一出,城里人便都觉得识字是一件要紧之事,纷纷学起来。家中有蒙童的,也情愿送去学堂里,哪怕多认几个字也是好的。”

他一面翻阅这《汴梁日报》一面想着听来的闲话:听说这《汴梁日报》原本名叫《汴京日报》,后来是明远觉得犯了朋友的名讳,因此让人把已经制好的版废了重做,改用了“汴梁”两个字。蔡京内心暗暗承明远的情。

苏轼也点头称赞明远:“远之,这城中向学的新风气,你要算一份功劳!”

明远顿时露出笑容,虽然谦虚了几句,但他心里依旧是得意的。

印刷术的发明本就有利于文化与知识的传播。

而报纸的推广很明显加速了这一点。

他主持发行的《汴梁日报》不涉及任何朝政,完全是一份市民小报,上面提供的,看似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汴京百姓来说,却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可以说,这份报纸正在倒逼在汴京生活的普通人多认得几个字,掌握一点知识文化。

不止如此,明远的刻印坊大幅降低了刻印成本,李成周等人的“加盟”刻印坊也已开始运作,印制书籍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如今蒙童进学需要的书籍,已经便宜至只要十几文一册。这样一来,孩子上学的花销就真的几乎只是两条咸肉。

这样看来,他这“蝴蝶翅膀”在某些领域扇得还是挺有力的。

明远翻了一遍,没在报上找到哪家书画装裱行的“广告”,猜想这门生意应该还没大众到需要在报上打广告的程度。

于是明远将手中的报纸赠给“洗面汤”铺子里的伙计,招呼苏蔡两位:“走,去大相国寺!”

书友推荐:神婿叶凡诱我深入六零寡妇再嫁迟音褚府小寡妇(产乳,兄弟np)被哥哥舔逼后上瘾了(兄妹h)夜泳芭蕾鞋炮灰是心机美人(快穿)城里的香艳1979黄金时代玻璃灯山村傻子神医直男宿主被反派强制爱了重生知青:我的火红年代沿河路婚色糙汉,青云之驭娇红人顶级村医伺机而动
书友收藏:NBA:开局交易麦迪,震惊联盟桌边[校园]乱欲之渊影视那些年我们的意难平古龙世界里的吃瓜剑客城里的香艳火影:我带着转生眼穿越了婚色糙汉,超品神婿花开百年七里香梦里花(强制、NP)全球畸变:开局活吞黑曼巴蛇叶凡唐若雪全民转职:修仙者废?看我一剑开仙门!青云官道浪漫时光系统赋予我长生,却忘记赐我不老青云红颜香我的绝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