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儒良兴致勃勃地说:“我最近弄的‘红星番薯’,预计实现亩产两万斤。”
苏叶听了手一抖差点想摔盘而走,她端着盘子沉默地看向阮儒良,这个真的是她想找的大佬吗?这句话听起来活脱脱一个骗子。
直到苏叶那个年代才实现了红薯亩产万斤,阮儒良的亩产两万斤听起来就像一个笑话。但杂交水稻的研究确实是从发现单性不育株开始,只有阮儒良注意到了这件事。
苏叶试图再拯救拯救,“阮老师可以试一试水稻,红薯哪有大米饭好吃,大米才是我们的主食。水稻的产量如果能提高,人人都有大米饭吃,这不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吗?”
阮儒良扶了扶眼镜,有些惭愧地接回盘子,“惭愧惭愧,我没有研究过水稻、不了解水稻。我上次可能误导苏老师了,水稻要实现提高产量很难很难,它很娇气,有很多遗传病。怎么……苏老师不相信我的红薯?”
他生气地夺回了苏叶手里的那盘苗,固执地说:“年轻人不要这么不切实际。现在吃饱饭才是根本问题,目前红薯产量是最大的,天南海北都可以种,耐干旱耐盐碱,苏老师不要小瞧了它。”
阮儒良毕竟还是指望着从苏叶那拿到一块试验田,撂下狠话也是轻飘飘的。生怕苏叶不信任他,阮儒良解释道:“万斤是长远的目标,去年我培育过‘红星番薯’,在三分的自留地种过,产量可以达到六千斤。但是今年春天再种下去,它的子代又不具备父代高产的特性。”
“我想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如果试验顺利七、八千斤的产量不成问题。我始终认为番薯产量可以达到万斤……”
苏叶哪里敢小瞧它,这可是亩产万斤的红薯。她已经在思考自己研究杂交水稻的可能性。
阮儒良这么一解释,苏叶勉强相信阮儒良是靠谱的,凭直播间平时那抠门劲儿,批改一星期的作业只能换一斤大米,怎么会忽然大方地白送六百斤粮食?
【直播间提示主播不要揣测关键信息,容易误导自己】直播间弹出了高亮的提醒信息。
弹幕纷纷讨论起来:【对的主播,说不定打赏的机缘是你去乡下拯救了学生呢?】
【我觉得打赏是赞成苏老师下乡的行为,不一定是对阮儒良研究水稻的肯定】
【人家有在动脑筋的好吧,我赞同苏老师的想法,压阮儒良一票】
【苏老师自己研究杂交水稻来得更快一点?毕竟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啊】
苏叶看见阮儒良紧张的表情,笑眯眯地说道:“我现在已经插队在上沟村生产大队,正在和大队长沟通,给你提供两亩田做实验田,还给你找了十来个学生做助手。”
阮儒良脸上恢复喜色,“现在正好是套种夏薯的时节,周末就可以去村里看试验田!十个助手太多啦,苏老师”
他心里想的却是一共两亩田,十个学生也不嫌多!这些学生可以精心伺候这块土地,每天给他记录数据,刮大风就跑去田里看看、下了暴雨也记上一记,这回保准弄得清清楚楚!
第89章
……
上沟村。
苏叶回到村子便同马根生商量着要两亩地,用来做红薯的增产研究。马根生听了差点喷出一口茶,说:“苏老师这件事我不能做决定,我得回去和大伙商量商量。”
他们村的耕地本来就少,今年闹饥荒饿死了很多人,大伙更是要多下功夫耕地才有粮食吃。现在粮食珍贵,多种一亩地就是多养活几张嘴,珍稀的耕地哪里是说给就给人家用的?
马根生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告诉父亲,马支书捋着胡子沉吟,半晌问:“她说拿来做实验田,种啥?”
马根生回:“种番薯!”
马支书想种番薯也是种粮食,反正都是粮食、番薯和水稻没啥区别。人情难还,这次权当做是还了苏老师的人情。他大方地说:“种番薯用不着水田,就把知青宿舍门前那块地划给苏老师。”
马根生又不吭声了,半晌才支吾道:“那片试验田的红薯是实验种子,种出来不能完全交给大队,要留一部分继续做实验。”
“一部分”有点微妙,到底有多少没个准数,反正就是不能完全上交给国家。
马支书沉默地抽了两口旱烟,说:“人家做实验要留点种研究也情有可原,人家要种两亩地呢,上万斤红薯还不够交给粮食站?睁只眼闭只眼吧,到时候机灵点。”
马支书把两亩地划出来做红薯增产试验田,这个决定宣布给全体社员炸开了锅。
田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两亩地白白划去给苏叶做试验田,少种一斤粮食就意味着大家年底少分到一斤公粮。村民忍不住发牢骚,“苏叶老师教教书还成,她一个城里来的懂啥种田?”
马根生是一大队的生产队长,迫于他的淫。威,一大队没有一个吭声的。那两亩地恰好归二大队管,二大队的社员骂骂咧咧地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