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猛然想到,提醒钱桂君注意品牌,那自己家的饭馆呢?
就等着装修完了开业?守着门口等客人上门?
纪舒飞奔起来,到了铺子门口,刘彩娟正拿着个凳子,坐在门口写写画画。
见纪舒跑得气喘吁吁,她忙站起身,把随身带着的水壶递过来。
“喝口水,这孩子,又没什么急事,跑什么呢。”
纪舒接过水壶,赶紧喝了一口。
刘彩娟把手里的单子递给她:“你看,柯师傅他们都快竣工了,我的菜单也定好了,你看怎么样?”
纪舒正想和妈妈商量这事,她忙接过来一看,菜单上写着大约三十道菜品,都是武市口味的家常菜。
有红烧鲫鱼、珍珠丸子、排骨藕汤、红烧肉、板栗烧鸡、清炖老鸭汤等大菜,也有番茄鸡蛋、土豆丝、酸辣藕丁等小菜。
看了菜单,纪舒几乎把要说的话给忘了,满脑子全是这些好吃的东西。
纪舒赶紧晃一晃脑袋,对刘彩娟说:“妈,咱们要提前打广告,我们店就能一炮而红!”
“广、广告?”
刘彩娟倒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广告,不过那些都是大品牌,哪里有一个小饭店打广告的呢?
纪舒依稀记得,1979年国内电视上才打出了第一支广告片,是一个滋补药酒的广告。
她后世在网上的怀旧贴里见过,那个帖子的名字是“复古广告,你绝对没见过的第一支广告片”。
之后,国内电视广告市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知名的“燕牌”收录机的广告,可谓是人人皆知。
明年进入90年代之后,广告开始成为无孔不入的宣传方式,一个产品卖得好,甚至可以纯靠广告!
“咱们一个小饭馆,怎么,你还要上电视?”
刘彩娟笑了,“舒舒,你是不是上次斜边街的事情没上电视,觉得可惜?”
纪舒见母亲刘彩娟居然开起了玩笑,笑着摇头:“妈,我说的报纸!报纸广告!”
说到报纸广告,也是在1979年,海市的报纸上刊登了一款外国手表的广告。
广告一出,效果卓群,居然第二天就有700多个市民去海市核心商业区里询问这款手表如何购买。
其实,这款手表根本没得卖!
当时,这款手表还没有进入国内市场,直到4年后,手表才开始在国内售卖。
手表生产厂家看到了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想提前培养品牌,这才在连市场都没进入的前提下打广告。
可见,国外企业经营者,对品牌这个概念的理解,远远超过目前的国内。
那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在饭馆还没开业之前就打广告,做响品牌呢?
刘彩娟想了一想:“舒舒,我们一个小饭馆,上报纸上打广告?报纸上登广告的,基本都是大企业,而且都是卖商品的,哪里有餐厅的广告啊?”
“确实,以前没有,但是现在可以有啊!我们虽然是一间小饭馆,可是我们如果能聪明地打广告,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纪舒双手一抱,自信地对刘彩娟说:“妈,今晚啊,咱们把菜单订好,明天我就去联系郭记者。”
“郭记者?要在都市报上打广告吗?那也太大阵仗了吧,我们这才十几张桌子而已……”
刘彩娟搓着手,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不不不,妈,你想哪里去了,我们肯定不在都市报打广告,不过我们还是需要郭记者的!”
第114章
“校报上打广告?”
郭记者今天穿着一件单薄的茶色风衣,似乎是男款,宽大的廓形随意地搭在肩膀上,显得她整个人更加瘦削,仿佛一阵风就要倒下去。
可她说起话来,声音却苍劲刚强,具有生命力。
“没错。我想,理工大的校报上,如果可以刊登我们餐厅的广告,那岂不是能迅速在附近打响名声?我们的顾客主要就是附近的人,理工大那么多大学生,是我们的主力客源啊。”
郭记者点头,“话是这么说,可是,你家餐厅不是还没开业吗?”
纪舒笑着说:“郭记者是搞媒体的,难道忘了1979年海市外国手表报纸广告的事情?”
郭飞霞微微张嘴:“你个小丫头,怎么什么都知道?你一说,我们以前老师确实讲过这个事情,这之后报纸上的广告就多了。你是想学瑞士“雷达”手表,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就打广告?”
“没错,我就是要营造神秘感,树立品牌意识。”
纪舒说完,眨眨眼,俏皮一笑,然后把昨天连夜和刘彩娟定好的菜单递给了郭飞霞。
“你看,我们菜单已经做好了,我还准备同步印刷菜单单页作为宣传单,正面是菜单,背面是优惠券,消费满10元就送一个凉拌小菜。我妈妈的个体户证件都办理好了,各项手续都合格,明天装修完毕,再请有关部门来核查一下,随时可以开业。”
郭飞霞接过纪舒递过来的文件,看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菜式和价格。
“价格倒是不贵,都是家常菜。而且去年以来物价飞涨,你家定的价格算很公道了。现在啊,出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觉得你们能火!”
纪舒见郭飞霞这么说,也放心下来。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