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便走上前去。
只见眼前的架子上放着一个一米左右长度,尾部带着一个飞行翼装置的东西。
前面则是一个小电饭煲内胆制作的战斗部件,也就是负责进攻产生爆炸的位置。
整体看起来十分简陋。
“谁来给我介绍一下?”李秋义有些好奇的看着眼前的火箭弹说道。
此时,一名中科院的院士走上前说道:
“总指挥,我来。”
“好。”李秋义点了点头。
“这个是我们用无缝自来水管和电饭煲内胆互相结合,制作出来的简易版火箭弹。
电饭煲内丹作为弹头,自来水管做弹体,单体用的是合成化学燃料,价格十分便宜,也不用精确制导,操作简单,射架和火箭弹轻巧到单人就可携带!
”
**…
随着对方的介绍(cidg),李秋义渐渐明白了这个原理。
原理很简单,也确实有很大的可行性。
最重要的是,李秋义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前世那个来阳钢管厂的梗。
当初中东某国就是用来阳钢管厂生产出来的钢管制造的火箭弹。
上面不仅有来阳钢管厂的中文标识,还有“gbt3o91-93”这个材料标准代码。
更离谱的是,这是建筑材料标准。
也就是说,他还真的就是水管。
李秋义没想到的是,自己无意间将这么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竟然碰撞出这样的火花。
误打误撞生产出来了简易版钢管火箭弹。
至于电饭煲,在195o年的时候就被人明出来了,所以被他们用上也并不觉得奇怪。
而且这玩意儿如果能炸的话,或许威力要过前世新闻上的那个。
记得当时李秋义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还评论调侃道:
“这并非我们的钢管厂本意,我们是想要为中东人民接水管的嘛!”
没想到如今一语成谶,自己真的成了接水管的了。
不过李秋义也很好奇,他们生产出来的这个火箭弹到底会不会爆炸。
但要实验的话,肯定不能在军工厂里面乱射。
还好这些人都是专业的,没有背着他乱来。
想到这里,李秋义和众人说了一声,便去了办公室。
准备亲自写一份靶场实验申请报告,送到军部。
打电话预约之后,李秋义便带着报告来到了军部的办公室。
“靶场实验申请报告?”
军方大佬看了一眼标题,然后往下看了下去。
李秋义则在一旁安静等待着。
几分钟后,大佬抬起头看向李秋义:
“你再稍等一下,我去打几个电话,看看怎么给你安排。”
“好的领导,您辛苦。”李秋义站起身说了一句。
等对方走出去之后,他便再次坐下等待。
他当然不会觉得自己一申请,对方觉得可以就直接说“你来吧”。
既然要借用靶场,肯定会和军方原本的训练项目起冲突。
对方就算是要答应,也要通过一系列的安排才行。
甚至这一项申请是否通过,也需要商量。
并不是一个人就随便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