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赵校长帮我们借的。”时国平乐呵呵道——
听说这一家子想回家把这个事儿说一声,赵青海当即就帮着找了这几辆自行车送过来。
几人把要带的东西捆好,随即就去了李根生家。
还没进胡同呢,李根生和李老太以及李全友,甚至还有李全友的个姐姐两个姐夫就全迎了出来。
瞧着苗秀秀的眼神,也都是佩服中还带着敬畏:
“哎呦,恭喜苗同志啊……”
“是啊,苗同志咋就恁厉害呢,竟然考了个状元!”
“哎呦,那不是说,我们以后,也都是状元的亲戚了?”
一番夸奖,令得苗秀秀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叔叔婶子别客气,你们还叫我的名字就好。”
“那不成,你以后就是大学生了,还是中都的大学生,叫同志我们都觉得沾了大光呢……”
刚刚时国蓉回来说苗秀秀考了个全市第一时,李根生和李老太还不信,结果没多大会儿,个闺女和女婿全都回来了,还说了同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亲家的大儿媳妇,真就考了个状元回来。
其他人不知道,大女婿和二女婿李根生都了解,也算是在各自单位混的风生水起的人,结果竟然因为这个事,全都赶了回来,这个“状元”的分量有多重可想而知。
更甚者,身为工会主席的大女婿当时就说了一句“时家怕是从今日就要改换门庭”了——
起点这么高,以后的成就怕是不可能小了。再有他们那双儿女,听说学习也都好着呢。
就是对时国蓉,也客气了不少——
娘家起来了,身为时家唯一的小姑子,时国蓉以后的路也会顺畅不少。
亲眼见到两个姑爷对着苗秀秀时的恭敬,李根生甚至有些后悔之前不想让儿媳妇参加高考的想法了。
等人离开后,悄悄跟李老太商量,不然问问时国蓉,看她还想参加高考不?想参加的话,他们也支持。
“你就别做梦了。”李老太横了他一眼,“考大学啥的,哪里比得上再给咱家生个孙子重要?”
才一个孙子了,她可是还嫌不够呢。
李根生却是第一次不认同老太太的观点:
“头发长见识短!咱们孙子辈里,能有一个和他们妗子似的,那就是咱家烧高香了!”
那边时国安几个人已经拐上了大路。
平常靠着双脚徒步行走,也没有觉得有多远,这会儿骑着自行车,竟然还觉得跑得慢。
紧赶慢赶到了家里时,已经是下半晌。一家人出现在村口时,顿时惊动了不少人——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国安领着弟弟弟媳妇去县上开小饭馆的事儿在村里很是引起了震动。
有人羡慕,却也有更多的人不看好,觉得政策不定啥时候又变了,到那时候,时国安一家怕是要倒大霉。
甚至还有关系好的跑过来,劝时国安做事莫要顾前不顾后,日子能过就得了,别因为想赚那俩子儿,最后把一家人给坑进去。
无奈时国安是个倔强的,到底还是把小饭馆开了起来。
渐渐的大家也就接受了这件事。看到尹招娣或者时国平回来,还会跟着询问生意咋样,或者有没有啥稀罕事。
要是有同村的人偶然去县城,也会特意拐到他们家小饭馆看看。
根据那些人带回来的消息,说是小饭馆生意还挺好,好像一直也没人去为难他们……
因为一直传过来的都是好消息,大家伙提着的心也差不多能放下来了,结果这会儿突然瞧见时家人竟然全都回来了,还每人骑了一辆自行车,一时就有些摸不着头脑——
尹招娣和时国平倒是常回来,时国安却因为苗秀秀要高考的缘故,几乎就没有回来过。结果眼下,咋全都回来了?
到底是做生意阔气了,一下买了这么多自行车,还是倒霉了,全家人都赶紧跑路了?
当下纷纷围了过来:
“哎呦,这不是国安吗?”
“你们这是打县上回来?是出啥事了吗?”
“没有没有,没出啥事儿。”时国安赶紧下来,推着自行车往前走,“这不是秀秀高考成绩出来了,我们就寻思着,回来跟爸妈说一声。”
“哎呦,你不说我们都忘了,你媳妇儿也去考试了哈……”
农村虽然比不得县上,有那么浓厚的学习氛围,可拜村里那些知青天天说这个事儿所赐,大家也都明白,高考就相当于古代的进京赶考,真是考上了,那以后就是吃公家粮的城里人了。
也有聪明的,看出这一家人各个喜喜洋洋,心里就是一动:
“我先猜猜哈,是不是国安嫂子考上了?”
“哎呦,你们可算是猜到点上了。”别看尹招娣没上过学,却简直比其他人还要兴奋激动。
只之前在小饭馆时,因为骨子里的那种对文化人的敬畏,尹招娣并不敢和赵青海以及学校的老师交流。
等到了时国蓉家,也依旧没有她发挥的余地。这会儿好容易回了十里铺,到了自己的地盘,尹招娣可算是找到了表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