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三子楚珩是江貴妃所出,因著寵妃之子,也最得皇帝喜歡,加上他對內一直表現出一副無欲無求只孝順老皇帝的姿態,封王開府之後更是禮賢下士在朝臣中廣結善緣,僅一年就頗有賢王之名。
而方皇后所出的皇五子才十三歲,還不到封王開府的年紀,加上他一向得太后和皇后的寵愛,行事便少了些章法,生生被晉王楚珩比成了庸材。
秦王是繼後所出,本身居長又無大錯,朝里那一批死守祖宗規矩的老臣們都不用拉攏就是堅定的立嫡派,從秦王回京便時不時有人上折請立太子。
而方皇后所出的皇五子也已經十三歲了,馬上就到了封王開府的年紀。同樣為中宮嫡子,楚珣和他背後的皇后娘娘又怎麼會甘心?還有郭太后所出的承恩公府,如今的方皇后是承恩公郭勇的姨妹,而早逝的繼後則是郭勇的堂妹,這郭太后和承恩公府會支持哪方,也猶未可知。
除了這兩位嫡子,還有個「用心讀書」的晉王,江貴妃可是獨得聖寵近二年的寵妃,不說現在的方皇后要避其鋒芒,就是先頭的郭
皇后,在她面前也毫無一爭之力。
而她所出的晉王殿下,更是被建昭帝抱在膝上長大的,與皇帝間的父子情是在外十幾年的秦王和母后並不得寵的五皇子不能比的。
隨著建昭帝年事已高,身體也大不如前,秦王這位嫡長又回到京中。朝中的局勢便撲朔迷離起來。但凡有些野心和頭腦的朝臣,都難免心動於擁立之功,畢竟站對了隊,換來的就是三代的富貴。
許以尚也是個胸有大志之人,即便是在外任時,也通過自己留在京中的好友們,還有他的姐夫楚望江,密切關注著洛陽城中的局勢變幻,等回到洛陽,更是卯足了精神,準備大展拳腳,一展抱負了。
如今好不容易等來了晉王殿下招兵買馬的時機,他又怎麼肯放過?何況在他和姐夫楚望江的反覆權衡里,晉王那是那條最有前途的通天路。
丈夫要和江家結親,那就是把寶押在了晉王身上了,葉氏也覺得許以尚的眼光沒錯,但還是出聲提醒,「雖說皇上更喜歡晉王殿下,但秦王殿下畢竟是中宮嫡子,身後還有承恩公府和太后娘娘,晉王殿下太過勢單力薄了。」
許以尚卻不這麼看,「若說勢單力薄,還能薄的過秦王去?」
想到那個體弱到要被送到宮外的秦王殿下,許以尚覺得自己勝券在握,「而且勢單力薄未必就不是長處,皇上這些年並沒有聽到有什麼病症,只要聖心在晉王那裡,便是承恩公府又能如何?當年的靖安侯朱家如今在哪裡?」
甫一登基就能鴆殺了自己的養母和髮妻,許以尚可不覺得皇帝是個念舊情的人,何況老承恩公郭乾早就沒了,等太后再走了,承恩公府在皇帝心裡還有什麼份量?
「而且宮裡還有個五皇子,承恩公府想保哪個還真說不準,我聽說承恩公府里還有幾個適齡的女兒呢!」
太后那邊也是同理,不論秦王和皇五子,都是她的親孫子,方皇后勉強也算是承恩公府出來的,如今的承恩公夫人方氏那可是方皇后的親姐姐。這力量一旦分散了,秦王的希望只會更加渺茫。
葉氏也不過是提醒一句,聽丈夫都盤算清楚了,雖然心裡還是覺得江家的門楣低了些,仍頷道,「那這門親事得趕快定下來,老爺你能看到的,別人未必就看不到,那江家孩子小小年紀便中了秀才,就算是他不姓江,也是個大有前途的。」
許以尚知道妻子肯定會支持自己的做法,「只是庭蘭的婚事未定,咱們不好越過她先給福娘訂親,敬之那邊我和他先說定了,你這邊也抓緊著些,怎麼著庭蘭的婚事也要定在福娘前頭。」
「我明天去見見我嫂子,」想到江老太太在寺里和她說的話,葉氏精緻的眉眼上浮出輕愁,「因著咱們的事,我那個嫂子便遠了我,其實庭蘭也不是非要嫁到我大哥家去,不論是三哥還是四哥家的都行。」
葉氏希望能通過聯姻和娘家的關係更緊密一些,這樣許以尚在朝中才會有更多的助力,「有道是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些年你一個人太辛苦了。」
葉氏是不同意將李庭蘭嫁到楚家的。那楚家說好聽了是宗室,但大晉建國一百二十年,最不缺的就是這些混吃等死的宗室,何況楚望江說是許以尚的姐夫,但許以尚的姐姐至今也不過是楚望江的姨娘,哪能算得上正經親戚?
她若真把女兒嫁過去,那不是授人以柄,給李顯壬對付她的機會?
只要是葉家嫡出的公子,哪個葉氏都沒意見的,「我這次就把話和她挑明了,庭蘭雖然身份尷尬了些,但她樣貌好,性子也溫順,還有那麼一大筆嫁妝,只怕我三嫂和四嫂搶著要呢。」
許以尚語聲悠悠,仍是一心在為李庭蘭打算的模樣,「你也說了因為咱們的事,家裡的兄嫂對你都有怨言,那又何必非要讓庭蘭嫁過去呢?這不得婆婆喜歡,庭蘭的日子只怕就難過了。」
他輕嘆一聲,在葉氏身邊坐下,「雖然我能回京是得了大哥的提攜,但你也清楚,大哥他們對我一直都不怎麼滿意,」他神色黯然,「李兄那樣的驚才絕艷的人物,我又豈能望其項背?」
葉氏伸手攬住許以尚的腰,在她心裡許以尚並不比娘家的兄弟們差,便是李澍,如果沒有李顯壬那個父親,也不見得有那等美名,不過都是看父敬子罷了,如果許以尚是葉家子或者是李家子,怕沒人敢把他丟在三甲里去,「你又在妄自菲薄了,若說你有所欠缺,那也只是在你的出身上,並不是你本人的才華和能力比他們有什麼不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