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们学了这些后,才有种恍然大悟感,明白自己从前辈那里学来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为什么。
甚至于一些原本没想明白的事情也顿时豁然开朗。
在传授了基础知识后,工匠们的进度一下就快了不少,严绮云再按照图纸提出来的问题,也不至于大家都云里雾里了。
制造业想要成体系的话,标准化是绝对不能少的,好在这个严绮云也有管理经验,当初她找人做玻璃罐子,为了让烧铸的盖子和瓶口尽量的保持密封状态可花了不少的心思。
这回的船舶零件算起来难度还稍微低一点点,木活部分工匠们都有经验,国内如今常用的船舶都是木船。
更难的点是金属部分。
毕竟是要航行大海的船,而且严绮云可是有计划自己亲自出海的,船的抗风浪能力是绝对要得到保障的,而且严绮云还要计划给船装上大火包保障出海安全。
不使用铁质结构根本达不到要求。
于是,京城以及各地的工匠一批批的被搜罗过来,甚至还有几个因为和同伴闹了矛盾而被扔在这里的外国船员。
当然,他们的话,参与度不会太高,同时也会受到比较严密的监控。
胤祈收到七月份从广东寄来的第一封信,甚至还没来得及拆开,就不由得和胤禩感慨道:“也不知道皇额娘这回来信又是问我要什么。”
他也是习惯了,他在京城搞事的时候,严绮云在南方也没闲着。
可以说,他们两个搞出来这些事属于朝堂上的大臣们基本没有预料到的,本来按照他们的预测,胤祈应该是比较稳重的性格。
而且胤祈从前表现出来的样子不像是那种很喜欢求变的那种,是比较踏实的款,感觉上是比胤禛好拿捏的。
结果事实证明完全搞错了。
偏生到这份上,谁也动摇不了这俩母子了。
先不说不管大意以及法理上都是她们站住了脚,最重要的是胤祈太清醒也太聪明,权利到手后,第一时间就用上自己之前埋下的线,把兵权收拢到了手里。
并且重新整顿了军务,类似严绮云管理后勤那种法子,直接把人心也收拢了回来。
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带兵的将军要反,大概率也有可能炸营,因为日子舒不舒服,为什么舒服,大部分人心里还是有数的。
再这样经营近两年,京中的变化也是出乎所有人想象的,两年的变化快赶上康熙朝最后十年了。
别的不说,从京城往蒙古的水泥官道以及往南方的官道如今都修了得有个三分之一了,沿途每隔差不多十公里左右,还会有简单的驿站。
不仅有官驿,还允许每个官驿边上设立三个私驿,不过这个也需要“招标”。
这主意还是胤祈自己想的,严绮云刚听到的时候也有些意外,不过想想胤祈本就不是那种站到高处就不往下看的人,当年治河以及在广东时,他就没少和平民百姓打交道。
包括很多士族贵族看不上的商人群体,他也是从小打交道到大,无论官还是商他都有了解,自然有一番拿捏。
当然,他也要求这些私驿开出来后,最少得经营至少三年,也不允许恶性竞争。
不过这东西,规矩立出来容易,监管才是真的难题。
只是也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可以说胤祈这两年真的忙活了很多琐碎但又不能不放在心上的事情。
展开严绮云的信,胤祈终于感慨,严绮云到底这回有那么一些母爱了,不是又来给他出难题,而是给他送了不少北京很少能吃到的水果。
荔枝什么的自然不必说,关于这东西的传说那叫一个多,即便往往将它于昏君联系在一块儿,但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依旧还是很难抵抗它的美味。
严绮云这回送的却不是从前被选为贡品的人家,而是自己在各个果园里面尝过的品种,挑了核小肉质饱满,汁水更甜的一批果子。
那人见自家果园被瞧上了,第一反应却绝算不上喜悦。
种植贡品这事儿听着荣耀,但是对最底层的农户来说,却绝对算得上是晴天霹雳。
如今保鲜水平有限,很多时候往京中送贡品,那就是直接把种了许多年的老树连根挖出来,用盆装土种着快马加鞭往京城送的。
就算是这样,也保不齐会因为路不好走,天气不好导致贡品折损太多,然后路上可能还会被官员昧下一些,总之出了问题就是从上到下问责。
一颗能长出好果子的荔枝树,得种多少年啊,送个三四年,这家底基本也就全空了,上面赏的银子大半也会被层层盘剥掉,端看地方官有没有良心。
严绮云当然知道这些,她从前接触过内务府,对贡品皇商之类的都特意去了解过,甚至闲来无事还专门写过一些笔记。
她这次往京中送果子可不是原来的老方法,而是采取了冰鲜保存法。
果子连着枝丫剪下来,然后擦干表面的水渍,放进同样干燥的坛子里面,外面放上冰保鲜,而冰的话其实北方这些年一直有商人会往南方卖冰,还能用硝石制冰。
虽然保存难度也高,但是比起那种损害根本的法子来说却是好上太多了。
而且加上如今好路也变长了,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变短以后,损耗也会降低。
严绮云自己倒是不馋这一口,她空间里面的品种比如今的荔枝品种好吃太多,但是这东西总要想法子改善吧。
当然也可以选择不送,但是问题不是无视就能解决的。
人本身就是有需求的,而需求是科技进步的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