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巨响,破坏了原本宁静的夜晚。
原来,旁边有两条船相撞了,一名女子因为坐在船沿被突如其来的冲击力撞下船,好在船夫七手八脚把这名女子救了上来。
女子从水中被捞起后的模样,打动了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她的美像开放的百合一样恬淡,她流露出的芳韵像美酒一样销魂,尽管衣裳湿透,红妆已净,她素美的娇容却更显得绝艳雅致、芳韵流溢。清浅西湖柔媚,不过饰她以妆容。千朵芙蓉鲜妍,不过衣她以华裳。西湖成了她的背景,荷花做了她的点缀。
她清透明亮的眼眸快打量着旁边正在关注自己的人们,不知怎的,只是余光一闪,便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离她不远的苏东坡的身上。这一看,苏轼的内心如同被电击一样。
虽然衣服都湿透了,还有那么多人围观,可这名女子却不慌不忙,答谢了船夫,和来围观的人做了自我介绍,才款款地进船舱更换衣服。
苏轼一打听才知道,这个看上去小小年纪却气度不凡的佳人就是琴操。
之后,苏轼开始经常拜访琴操的画舫。琴操是个淡然的女子,在相处的过程中,她被苏轼的才情折服。
苏轼的才华自不必说,他的豁达自如,他的才华横溢怎能不让她醉心?也许冥冥之中都是天意,青春芳年的琴操遇到不惑之年的苏轼,却暗生情愫,芳心许之。
苏轼是一个多情之人,如此红颜怎能不让他动心?了解到琴操的遭遇之后,他更是心生怜爱,很快就为琴操赎了身。
他们泛舟西湖,吟诗作赋。她话并不多,苏轼兴致盎然的时候总能弹奏一曲来助兴,这让苏轼对眼前的小女子很是满意,而琴操不经意间所展现出来的才情,更是让苏轼刮目相看。
苏轼真心想救赎这位才气过人的少女。
一日,两人泛舟西湖。苏轼戏曰:“予为长老,汝试参禅。”大诗人好有情趣!琴操笑着答应。
苏轼问:“何谓湖中景?”
答:“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又问:“何谓景中人?”
回答:“裙拖六幅湘江水,髫挽巫山一段云。”
再问:“何谓人中意?”
答:“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
苏轼问:“如此究竟如何?”琴操不答。
苏轼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苏轼想劝说琴操从良,没想到一语惊醒梦中人。
琴操说:“谢学士,醒黄梁,世事升沉梦一场。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才情极高的琴操,立马顿悟到苏轼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倒身拜下:“弟子茅塞顿开,决意谢绝风尘,黄卷青灯终此一生。”说着,又拜了三拜,飘然而去。
琴操削为尼,于玲珑山别院修行,这是苏轼万万没有想到的,一句笑侃,铸成玲珑山多了一位僧尼。
玲珑山位于杭州临安玲珑山镇,海拔353米,山虽不高,却两峰逶迤,盘空而上;山体不大,却有泉、瀑、树、寺、亭、石刻,有着有独特的”玲珑剔透、林茂径幽之俊美“。
琴操选择了山中一座寂寥的小庵,远离凡尘。但她很快乐,在此研读佛理,并将心得写下,寄与杭州城中的苏东坡。一位是出身卑微却极有天赋的才女,一位是天性浪漫、颇有佛学造诣的诗人,就这样又成了佛友。
为了造访出家修行的琴操,苏东坡邀好友黄庭坚、佛印禅师一行三人,曾数次前往玲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