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笑来得快走得也快,喻遐却突然一点儿也不紧张了。
他直视姜换,那双眼睛比银幕中更黑。
他带点戏谑地问:“像不像?”
“不像。”姜换说,笑意收敛了,却依然对他十分温和,“不太像吧。”
“我很喜欢你的电影。”喻遐再说了一次,声音更轻,胆怯又直率地把最强烈的感觉小心翼翼送到姜换面前。
他只想这么告诉姜换,作品很好,你很好,你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他要对姜换说的话似乎还有许多,但在这一刻,除了这句俗套的开场白他好像什么也说不出。
姜换收起那张素描随手夹进《69》。
“是嘛。”他假装促狭地问,“有多喜欢,有没有排名第一?”
第六章结果你一直没来
程式化的粉丝与偶像见面早已形成套路,姜换的反问是一个干扰因子,规整运行的代码就这么出了bug。
喻遐略一愣怔,稻草的响声徘徊在幻觉深处。
他觉得姜换有点幼稚,不确定对方是否在跟他开玩笑,这种问题非要一个排名好像挺不像姜换的作风,但他还是认真诚恳地回答。
“我看过的这类型的电影不多……”喻遐没怎么犹豫地说,“你排第一。”
姜换还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道:“我不是导演。”
喻遐潜意识里有个声音在说“他该不会在逗我吧”,然而这念头转瞬即过,他顺着姜换的回答:“我也看不懂导演什么这样那样,就是很喜欢你的一些……表达,或者说台词,虽然我可能认知特别浅薄。”
“感受是自己的。”姜换说。
他对喻遐每次的回应都十分简洁,却莫名地鼓励喻遐可以接着同他对话,而且越来越流利,越来越放松。不再紧绷后,姜换得以看清杨观凤形容的“可爱”,圆眼睛,说话时偏圆的唇,瞳孔里圆形的一点光,直视他,怯怯地笑……
有种不太容易腻味的好看。
姜换稍一分神,喻遐已经提到了他手里的那本书。
“最近我也刚看了那个电影。”说到这儿,他似乎担心自己是门外汉,不好意思地笑着擦了擦鼻尖,“后面就试着读了读小说,里面写了很多歌,基本都没怎么听过。”
“六零、七零年代的东西,你年纪小,没听过很正常。”姜换顺理成章地接了话,“许为水拍《蓝太阳》,也是拍的六零年代。”
喻遐点头,不太确定地抛出自己的想法:“但我不太喜欢里面的一些东西。”
姜换把书放到了一边,“嗯”了声,表示理解。
那部电影的剧情向来是热议话题,和导演的偏好有很大关系。
许为水作为英籍华裔,从小接受的是西方精英教育,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却偏偏热衷于拍中国题材的电影。
《蓝太阳》中描写了一个西方长大的诗人在特殊年代回到祖国,前往南方小镇寻根。
他与镇上的中学老师相识,对方是从大城市来到这里的知识青年,清高、孤僻,和原住民们少有来往,彼此之间互相看不起。两人相识后很快萌生了暧昧不清的情愫,开始一同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小镇生活。但随着斗争扩大,因为镇上的大集会,这也诱了人性最深处的自我保护与互相杀戮,他们在土地庙里目睹了一次私刑,两个人就此走上不同的路。
最后诗人为求自保决定检举对方,计划未开始实施就被识破,死在了爱人的刀下。后者踏着紫色夕阳,即将淌过清河时,伴随一声不知来处的枪响获得了解脱。
喻遐提到的是土地庙那一幕,在原片里是很重要的一个情节。但他觉得前后衔接有问题,不少台词都莫名其妙。
“你看的是公映枪版还是电影节的版本?”姜换问。
这部电影没在国内上映。
喻遐抿了下唇:“电影节的……我找一个朋友要的,他说比公映版多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