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慈宁宫出来,太后长长吁了口气,仿佛头顶的天空都比前些日子碧蓝澄澈了。
身后跟着的善嬷嬷面上也带着笑,“皇上回来就是不一样,老祖宗精神头瞧着比前几日好了许多。”
“是啊,人身体好了,心情自然就好,今儿难得和哀家说了这么多话。”太后道。
太皇太后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家,自今夏以来,身子就不太好,前几日皇上带着四位皇子巡幸塞外,太皇太后心中挂念,茶饭不思,太后日日过来侍奉,她老人家却一直恹恹的,吃下的东西也克化不动,脸色一日比一日差。
太后怕极了,太皇太后是她姑祖母,是她在这紫禁城里最大的靠山。若是没有她老人家,先帝在的时候,自己就被废了,哪能平平安安到今天,还当上了太后。
太后难以想象没有老祖宗的日子,前几日也一直愁云惨淡的,除了侍奉太皇太后,就是在佛堂念经祈福。
长生天保佑,皇上前日回宫,昨日来给老祖宗请过安,今日她老人家就宽了心,脸色也好了。跟太后忆起草原上的事情。
太后最爱听这些,悬了大半个月的心终于落定。
“只是老祖宗说,皇上又问起五阿哥的功课,抽空定是要检查的。”善嬷嬷道“娘娘回去得和五阿哥说一声儿,让他抓紧时间补一补功课。”
她口中的五阿哥是胤祺,自幼由太后抚养长大。太后最是宝贝这个孙儿。
太后点头,“不打紧,小五聪明,一会儿就能应付。”
再不济还有她呢,皇上看在她的面上,定不会为难胤祺。
胤祺现在就很为难,他额娘来给太后请安,太后不在,她正好把自己叫到跟前说话。
“你汗阿玛和哥哥们不在,你放松了好些日子。如今他们回来了,你也该跟着哥哥们去上学,怎地这个时辰了还在宫里玩耍”宜妃对这个大儿子很头疼,因着不是她自个儿抚养长大的,和她不算亲厚,她从前也不好对他太严格。谁料太后实在溺爱这孩子,皇上那么多儿子里,就他学习最不用功。她最是掐尖要强的,自然不能允许自己的儿子落于人后,最近一见儿子就问功课。
“上书房的师父们说话我听不太懂。皇玛嬷便只让我去学满文课和下午的骑射。”
宜妃一听他用满语回答,眉头皱得更紧,却也只能无奈地用满语回答,“你不学,永远听不懂。”她想说这些皇子里就他一个汉话说得不好,背后兄弟们不知如何嘲笑他呢。但见儿子一脸乖巧地站着,睁着一双澄澈的大眼睛瞧她,心中顿时一软。
她放轻语气道“皇子们玩耍时都习惯了说汉话,你若不学,先不说念书困难,就是跟兄弟们玩,都听不懂他们说什么。”
胤祺笑起来,“那不会,他们跟我说话时,都用满语的。”他的兄弟们都可聪明,满蒙汉三种语言随意切换,根本用不着他学。
宜妃“”那万一他们偷偷说你坏话呢
但旁边站着胤祺的奶娘和太后宫里的嬷嬷,这话她肯定是不好直接说的,一个不好,倒说她挑唆皇子们的关系。
她伸手拉起胤祺肉乎乎的小手,叹了口气,“可是阿哥们总是要读书的,清书就那么几本,你要想有学问,还是得读汉书,最起码的四书五经一定要念熟。”
胤祺点头,“额娘放心,儿子已经读了论语学而篇。”顿了顿又补充,“汉文的。”
半个月前,就是这个进度了,宜妃叹气,也不知他得意什么。
偏偏一旁的奶娘还笑着夸道“五阿哥很是聪明,从前几乎不会说汉话,短短几个月,就能读四书了。”
宜妃虽没读过多少书,也知道学而篇就那么几行字。被气得想翻白眼,老八才开蒙几个月都能念整本论语了。
算了算了,人比人气死人。
“额娘,怎么没带九弟十一弟过来”胤祺见额娘沉默下来,拉拉她的手,赶紧转移话题。
“小九跟他八哥出去玩儿了,你十一弟在屋里,今儿天凉,没敢抱他出来。”宜妃笑道“一会儿等太后回来,跟她老人家说一声儿,到翊坤宫里找你十一弟玩儿好不好”到了翊坤宫,说话方便,她定要好生跟儿子讲讲读书的重要性。
“好呀好呀。”胤祺高兴道,十一弟最近正学走路,摇摇晃晃跟小鸭子似的,可好玩了。
这时,太后回来了,宜妃忙堆起笑容,给她请安。
太后对康熙这些妃子们都很和善,先笑着说了太皇太后病愈的事儿,宜妃忙说一会儿就去看看。
太后又问九阿哥和十一阿哥的情况,九阿哥被喂得太胖,十一阿哥则太瘦,太后觉得宜妃不太会照看孩子,难免多操心。
宜妃恭敬地答了,“昨儿皇上见了九阿哥,九阿哥背了两古诗,皇上很是高兴。”
皇上回銮,特意去翊坤宫看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又叫七阿哥和八阿哥去乾清宫问话,唯独忽略了胤祺。宜妃好叫太后知道,她最宝贝的孙儿在皇上那早被比下去了,该有点危机感。
然而太后根本想不到那些,只是笑眯眯的点头,哪个孙子聪明她都高兴,但在她眼中,还是胤祺最聪明。
宜妃见太后没反应过来,又去看自家儿子,果见他脸上是和太后如出一辙的憨笑,并没有因为他汗阿玛忽视他而多心。
胤祺不但没多心,简直有些庆幸,老七老八那么小,就被叫去问功课,实在可怜。幸好自己有玛嬷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