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看著兩個小丫頭:「你們別說賭氣話,回家好好想想,跟大人商量好了再做決定。」
九十年代還沒有什麼學區房的概念,那時候稱之為擇校,擇校費用從數千到數萬不等(考慮到當時的國民收入這個已經很嚇人了。),擇校收費一般認為是從一九九二年開始。根據《內部文稿》一九九六年第十二期上《京城中小學入學中的「條子生、關係生、票子生」現象初探》(作者北京—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鄭理)文中描述:「條子生、關係生、票子生」在中小學學生中的比例呈逐年快增長之勢京城那些通過權利、通過關係、通過金錢擇校上學的「條子生、關係生、票子生」統稱為「三生」,又稱擇校生,即計劃外招生,也就是學校在完成教育行政部門下達招生計劃後,為解決一些學生轉學的特殊困難,根據自身能力多招收的學生,一般控制在每班5人,但現在一些學校大都突破了5名的限額,尤其是一些名牌學校。「三生」問題是近年來廣大中小學生家長關注的重大社會熱點問題之一。
昔孟母,擇鄰處」,擇校上學在我國由來已久。解放後,我國一直存在著以各種理
由選擇學校的現象,而「票子生」則是近年來出現的。據了解,北京第一個
票子生」是1987年北京五中收的,比較多的「票子生」
還是出現在1992年以後,尤其是《中國
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了「鼓勵和提倡廠礦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
根據自願、量力原則捐資助學」後,擇校生出錢捐資助學便有了較快的發展。
起初,「三生」主要集中在重點學校,1994年以後,逐漸向二類校擴大。近年來,擇校
人學的比例增加很快,重點校與二類校擇校生比例由1994年的33。6%增加到一九九六年的39。7%
重點校擇校生比例一般都在5o%以上。小學擇校生比例由1994年的19。98%提高到25。7%,
二類校比重點校又高出5。6%。據調查海淀區實驗小學去年招生716人,其中擇
校生69個,占9。6%。
擇校生中,條子和關係生7人,未收費。共建單位子女33人,捐助學款31萬元。票子生29人,共捐助學款24。1萬元,
交費最高的2萬元,1人;最低的3ooo元,人均9ooo元。
第2o6章
她不是添頭
吃自助餐的時候,馮雪爸媽是單獨坐在小屏風後面的,而且陳小川過來找人的時候,剛好餐廳播放的鋼琴曲到達了高潮部分。
這就導致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烏龍,夫妻倆出來的時候驚恐地發現小孩們集體失蹤了。
當時把他倆給嚇的呀,真是魂都要飛了。
得虧服務員聽到了小孩們的對話,給兩口子指了路。
而公用電話亭本身又是一個書報亭,看守亭子的大媽聽滿全場,直接指路縣中。
夫妻倆又趕緊連奔帶跑,直接找上縣中。
一路上兩人還忙著商量,下一步到底應該怎麼辦?
馮爸爸懊惱沒早點想辦法把女兒戶口轉到上海去,這樣也不用在鄉下小地方受這種折騰。
馮媽媽聽了不高興,上海再好也不是他們的地盤。婆家可沒打她們母女當成自家人。
馮爸爸委屈:「我們得為女兒她的發展考慮啊。」
把馮媽媽給噎得說不出話來。
出了這種事,還得這死男人想辦法托關係好歹給女兒找個學校上啊。
然而兩口子都沒想到,他們晚來還不到半個小時而已,這幫小孩就自己談妥了條件。
學籍的確進不了縣中,但借讀費是一分也不用交。
兩個大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年頭學校就沒做慈善的道理。
所謂的校園經濟是咋回事?還不是一個可想方設法好從學生身上多撈錢嗎。
這到手的5ooo塊一個人,進嘴巴的肥肉他們能吐出來?太高估學校的節操了吧。
等小孩子們七嘴八舌說完事情的經過,馮爸爸直接一個無語。
他甚至懷疑江海潮這小妹頭動不動跑省城的大學,其實是旁聽過大學教授上的心理課。不然丁點大的小孩,怎麼把大人的心態拿捏得死死的。
他自認為換成他來跟縣中談判,估計也談不成這樣的結果。
因為他壓根不曉得縣中怕什麼,自然不曉得該從哪個角度下手。
都說學校最了解學生,其實反過來學生大概也最了解學校吧。
小辦公室的門開了,馮雪興高采烈地喊:「校長,我爸媽來了,現在就可以簽合同。」
盧艷艷生怕夜長夢多,她捅了捅陶靜,兩人異口同聲:「叔叔阿姨,你們也幫我們簽了吧。我們爸媽都同意的。」
校長趕緊強調:「不急不急,我晚上還在學校,你們爸媽過來再簽也不遲。」
看她們已經下定了決心,美術生和周雪瑩還挺失落的。大家要是一起待在一中就好了。
但贊助費真的好貴,他們甚至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到底要交多少錢,自然不好替旁人決定命運。
周雪瑩伸手捅了捅江海潮:「唉,你趕緊打電話去給你家公爺爺唄。再不打電話天都黑了。」
江海潮卻莫名其妙地問了句:「你覺得我應該簽嗎?」
周雪瑩愣住了,實話實說:「我哪知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