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这是一个生在湖南乡村的故事。
初夏时节,村头的油菜花绽放,满目的金黄。李婆婆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边走边欣赏着路边的风景。路过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李婆婆忍不住望向远方,心里涌上一阵乡愁。
这是李婆婆的家乡,也是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结婚随夫生活在城里多年后,丈夫去世,她一个人也渐渐地习惯了乡村的日子。
转过一个弯,李婆婆的石头房子已经隐约可见。房前屋后都是她种的各色花花草草,红艳艳的芍药花正在傲然绽放。
李婆婆轻手轻脚地推开矮门,喊了一声“我回来了”,却没有人回应。想起来丈夫已过世多年,孩子们也都出嫁离开了,李婆婆不禁感叹光阴的流逝。
李婆婆进到厨房,打算烧壶水做些面食充饥。她刚把面粉倒进碗里,隐约听到屋顶“滴答、滴答”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是屋顶漏雨了,墙角已经渗出了一小摊水迹。
“真是麻烦,看来得请人打修修了。”李婆婆自言自语道。
正烦恼间,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雨点噼里啪啦打在窗上,屋里的漏雨声也越来越大。李婆婆赶紧把家里的桌椅往墙角挪,生怕漏雨淋湿了东西。
雨下了一个多小时才停。李婆婆仔细检查,所幸家里没有什么东西被淋坏。但是屋顶的漏洞还在那里,她一个老人家无法自己修复。
李婆婆想了想,决定先到大儿子家暂避一段时间,过些天再找人来修房顶。她收拾了一番,背上包袱就往大儿子家赶去。
大儿子李铁柱已婚,和妻子住在村子西头,离李婆婆家不远。李婆婆磨蹭了十多分钟,终于走到了大儿子的院门前。。。。。。
第二节:
李婆婆来到大儿子家,犹豫了一下,还是抬手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大儿子李铁柱站在门口。
“妈,你怎么来了?”李铁柱有些讶异。
“儿子,我家里漏雨了,屋顶坏了,我想来你这里暂避几天。”李婆婆解释道。
“什么?你家漏雨了?”李铁柱皱起了眉头,“我这里住不下你啊,妈!我们一家人住这三间房子,已经很挤了。再说,我明天一早就要去县城出差,你一个人我也不放心。”
“儿子,就几天而已,我可以睡客厅,不会占用你们的空间的。”李婆婆苦苦哀求。
“不行!”李铁柱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我们一家大小已经没地方了,真的容纳不下你。老二家不是空着吗?你去他那里住几天吧。对了,老三家也可以,反正他们没有小孩,你去哪家都行。”
李婆婆听出儿子的强硬态度,心里很是难过。但看儿子的语气,她也不好再强求,只得默默地转身离去。
出了大儿子家的村门,李婆婆站在原地,犹豫要去找哪个儿子。老二李小智常年在外地做生意,老三李明江在县城工作,都不住在家乡。李婆婆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去找唯一在村里的女儿李明芳。
李明芳嫁到了村西,她丈夫在镇上经商,日子过得富裕体面。李婆婆来到女儿家门前,敲了敲门。。。。。。
离开女儿家后,李婆婆脚步虚浮地走在乡间小路上。她的两个孩子都因各种理由拒绝收留自己,这让李婆婆感到非常伤心和失望。
正当李婆婆彷徨无措时,她突然想起还有个幼子李小智。李小智虽然不在老家,但他娶的儿媳妇王素素一直住在村里照看老宅。
想到这,李婆婆鼓起最后一丝希望,走向了李小智家。
来到院门前,李婆婆虚弱地敲了敲门。里面很快传来了开门声,儿媳妇王素素看到门外站着濒临崩溃的婆婆,非常惊讶。
“婆婆,您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啊?快进来坐吧!”王素素扶着李婆婆走进屋内,让她坐下,端来热水给她暖身子。
李婆婆将前两天生的事情仔细讲给儿媳妇听。王素素听后非常气愤兄弟姐妹的无情,又非常心疼婆婆的遭遇。
“婆婆,您就住在我们家吧!这里就是您的家,您高高在上,想住多久就住多久!”王素素诚恳地说。
李婆婆听了,泪水夺眶而出:“儿媳妇,谢谢你。。。。。。”
这一刻,李婆婆终于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作为母亲的尊严。
在李小智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李婆婆的房屋终于修缮好了。
一天清晨,李婆婆起床后对儿媳妇说:“素素,我家的房子已经修好了,打扰你们这些天了,今天我就回去住吧。”
儿媳妇连忙说:“妈,您住我们这里没有任何打扰,我们都很高兴能照顾您。不如再住几天吧,我看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李婆婆笑着说:“我这身子骨头老了,哪里还能完全恢复了。多亏了你们这些天的照顾,我已经感觉好多了。你们也该过自己的日子,我一个老人家还是回我的老宅去吧。”
儿媳妇见婆婆坚持,也不再劝阻。李小智开车送李婆婆回到了老宅。
回到熟悉的家,李婆婆心里激动不已。她仔细查看了每个房间,又去后院看看鸡鸭是否还健康。
正漫步在后院时,院门突然打开,大儿子李铁柱走了进来。
“妈,你怎么会在这里?”李铁柱显得很惊讶。
“我修缮好房子了,所以就回来住咯。”李婆婆平静地说。
“啊?那个。。。。。。对不起,妈,上次我不该拒绝您。”想起之前的事,李铁柱有些难为情。
“儿子,妈妈都理解。人非圣贤,孩子要成家立业,也难免会有自己的考量。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好。”李婆婆慈爱地说。
“妈,我真的很自责。我向您保证,以后您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一定会第一时间赶到您身边。”李铁柱郑重地说。
李婆婆点点头,心里的苦涩也渐渐消融。她明白,道不同不相为谋,但骨肉之亲总该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