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他这院长压力也不会小。
为自己计,他也不希望实验失败。
但实验能成功么?
他不免有些悲观。
他虽不研究无人机,但科学研究的规律是相通的。
能做出振翅无人机的设计图,黄平的物理学方面的天赋的确令人感叹。
但天赋再好,兑现也需要时间。
设计图再精妙,从图纸到试验机,从试验机到成品,也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以年计,绝不是他一个大一新生可以做出来的。
更别说这大一新生还是文学院的。
又或者,他有一个为他服务的庞大团队?
白从新不由有这种猜测。
无人机的技术含量,并不算高。
所用技术,也都是现成的,已经成熟的。
如果有一支研团队,的确可以将这时间缩短。
但一打听,黄平的确是一个普通的文学院学生,家境似乎也不殷实,更没有所谓团队。
那么说,眼前这个固定翼无人机,的确是由他自己亲手打造的了。
凡做研究的都知道,
一个设计,从纸面到试验机,再到成品,数据总免不了有差距。
这是客观规律,没有办法。
我们能做的,只是将这差距不断缩小,无限趋近于零。
一个成熟的团队能够做到。
一个高品质的实验室能够做到。
但,一个文学院大一学生,在学生宿舍里,绝不可能做到。
至于之前直播中,他所说的无人机数据。
什么续航三千公里,载重三吨什么的。
当时刚一听到当然震惊,转而冷静下来,他便猜测黄平说的应该是理论数据。
虽然这个理论数据也很恐怖就是了。但实际怎样,还得实验了之后才知道。
从这方面看,这也许就是这场实验的意义所在。
方芸言简意赅的总结成一句话:“白从新院长的意思是,认为这次实验难以成功,是这样么?”
白从新冷汗都下来了。
“不,我的意思是,大家都知道一场实验有许多具体的实验目标。
“我的意思是,这场实验能完成大部分的实验目标。”
直播间
“哈哈,连白院长都不看好这次实验。看样子这次实验要失败了。”
“坐等炸机。”
“坐等炸机+1”
“做过实验的都知道,一场实验能完成大部分的实验目标,就已经很成功了。
“根本不可能所有实验目标都能完成,那得是很理想的情况。”
“坐等炸机。”
一时间直播间弹幕直接被“坐等炸机”刷屏了。
方芸连忙访问另一人:
“那么黄老师,您作为小域集团无人机研席工程师,对这场实验怎么看呢?”
黄炳文心中表示,就看个热闹。
他作为企业研团队的一员再清楚不过,无人机成品必然是团队协作的产物。
那些大学教授们,只以为做无人机跟做实验似的,只需要一个人在房间里摆弄个十天半个月的,一台无人机就整出来了。
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更别说,他也听说了上次直播中那小孩说的无人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