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o章烈焰焚尽
斯波义将的决策如同一剂强心针,为室町幕府军稳住了阵脚。
分兵支援左翼的举动,不仅稳定了军心,也让南朝军队的反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毕竟,南朝军队是靠着诈败这种类似于“拖刀计”的手段才赢得了局部战场的主动权,在整体兵力上,还是处于劣势的。
而且除了右翼(相对于室町幕府军的左翼),南朝军队的中军和左翼,此时支撑起来已经相当困难了被逼得节节败退的南朝军队,不得不依靠着寺庙外侧的建筑群来进行防御作战。
曾经的佛门清净地,如今被战争的残酷无情地侵入,寺庙的钟声不再悠扬,取而代之的是兵器交锋的刺耳声响和足轻们的痛苦呻吟。
干净的外墙被硝烟熏染,清净的禅房变成了临时的指挥所和伤员收容所。
而寺庙的外墙,也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室町幕府军的弓箭足轻们开始仰射,而南朝军队也不甘示弱,他们的弓箭足轻箭矢如雨般倾泻而出,与室町幕府军的箭矢在空中交织成一张死亡之网。
双方的弓箭足轻们对射着,每一次箭矢的交汇都伴随着足轻们的惨叫和倒下。
然而,这只是战斗的序曲,真正的夺墙战斗才刚刚开始。
室町幕府军的精锐武士们挥舞着武士刀,呐喊着向南朝军队的防线冲去,他们攀爬着寺庙的外墙,试图打破南朝军队的防御。
而南朝军队的武士们则坚守在墙头,用薙刀迎击着敌人的进攻。在南北朝时期,武士们其实是不太热爱使用长枪或者长矛的,他们最喜欢使用的长杆武器,是薙刀和长卷。
薙刀其实就是华夏的眉尖刀,柄长,刀幅宽,在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是作为僧兵守护寺院所用的武器,而镰仓时代末到室町时代成为战场的主要武器。
如果历史线没有改变,那么直到应仁之乱的时候,薙刀才会因为不适合密集型战斗,而被枪替代。
不过因为眼下这个时代战争规模小,薙刀挥舞起来又能起到成片收割无甲杂兵单位类似“无双”的效果,所以很受武士们的追捧。
而即便是跟武士刀对砍,长杆的薙刀也能凭借长度占到便宜,所以成了现在战场的主流单刀进枪十死无生的道理,放到其他长杆兵器也是类似的。
而类似《只狼》那种游戏里,日本人使用的看起来颇为奇怪,跟月牙戟一样有两个小支的大枪,则是室町时代末期到战国时代的产物了。
在这场夺墙战斗中,双方都没有退缩的余地。
寺庙的外墙成为了他们的战场,双方的武士们在墙头上展开了一场血腥的肉搏战。
其中,一位名叫源义盛的武士尤为勇猛,他身形矫健,刀法凌厉,一路上斩杀了数名南朝军队的士兵,眼看就要攀上墙头。
而南朝军队的武士们则坚守在墙头,用薙刀迎击着敌人的进攻。
当先的就是楠木正城。
呃,此“楠木正城”非彼“楠木正成”。
最有名的那个楠木正成是镰仓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时期著名武将,他在推翻镰仓幕府、中兴皇权中起了重要作用,楠木正成一生竭力效忠后醍醐天皇,日本后世以其为忠臣与军人之典范,被视为武神,正成死后,曾一度被北朝定为“反贼”,然在南北朝著作中皆受到称赞,或赞之为“智仁勇兼备之良将”。
正因敬慕楠木正成,再加上此人本来就是楠木氏,所以才改了这么一个名字,放到水浒,那就是类似“小李广”、“大刀关胜”之类cos名将的意思。
他手持一柄长柄薙刀,威风凛凛地站在墙头之上,眼见源义盛就要攀上墙来,他大喝一声,挥动薙刀猛地劈了下去。
源义盛见状,身形一闪,巧妙地躲过了楠木正城的攻击。
他嘴里叼着武士刀,双手扒拉趁机一跃而上,稳稳地站在了墙头之上。
两人顿时陷入了激烈的近身搏斗之中。
源义盛的武士刀与楠木正城的薙刀在空中交错,每一次交锋都伴随着点点火花的飞溅。
源义盛是个善于捕捉战机的老牌剑客了,从刚才他果断的判断和反应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绝非泛泛之辈,之前在京都就开了一家剑馆,在一众剑道馆师傅中,他的天赋也算是顶尖的那批了。
两人的实力并不算旗鼓相当,在短暂的较量后,楠木正城感觉到自己的体力渐渐有些跟不上了,而源义盛的攻势却越加凶狠起来
“啊!给我滚!”源义盛暴怒地嘶吼一声,用太刀重重地扫在了楠木正城的小腹之上。
楠木正城闷哼一声,连续往后翻腾几圈,踉跄跌坐在地上。
源义盛狞笑着,挥舞着手中太刀准备一步跨至楠木正城身边,结束战斗。
然而这时,他突然听到身侧传来一阵细微的呼啸声。
他急忙转身望去,却见身后出现了两名南朝军士兵,他们端着火铳瞄准自己扣下扳机。
“哒!哒!”
铅弹带着呼啸声飞驰而来。
源义盛惊慌失措地抬起太刀格挡,然而子弹仍旧穿透了他的右胳膊,鲜红的血液顺着胳膊滴落在寺庙的地板砖上。
而与此同时,这个画面,几乎同时出现在战场的各个角落。
几乎所有幕府军,都被突如其来的火器攻击给打的有点懵。
虽然南朝军队装备的火器数量不算特别多,型号也都是明军在三十年前用的老旧货色,但在这种战场上,双方的差距,就是“有”跟“无”的区别。
这里要说的是,火器,是大明与日本贸易之间的违禁品,是绝对不允许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