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我有急事相商。”
蓝玉点点头让众将先出去,朱雄英将手中的布防图递给蓝玉“刚刚,高丽参赞门下府事南訚前来投诚,并献上了这份开京的布防图。”
蓝玉接过布防图,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仔细展开,仔细端详起来。
片刻后,他抬头望向朱雄英,眼中满是赞许“此图详尽,看来南訚确实下了决心,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朱雄英点头,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南訚还表示愿意作为内应,暗中联络李成桂政权内部的不满分子,共同迎接我军,这对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大有裨益。”
蓝玉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权衡利弊“南訚此举,虽显诚意,但人心难测,是不是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我们仍需谨慎行事不过,若能借此机会,一举攻破开京,彻底终结李成桂的统治,倒也不失为一招妙棋。”
“正是如此。”朱雄英接过话茬,“不过,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平定高丽,更要为将来的征日之战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对于高丽的治理,我们亦需有长远规划。”
“那么,依你之见,我们应如何规划?”蓝玉问道。
打完仗,肯定会把内政交给高丽人自己处理,但有些东西,不妨提前规划一下。
朱雄英不假思索道“先,要确立大明在高丽的绝对权威,其次,是选拔贤能之士治理地方,确保民生安定,尽快恢复生产,免得给咱们增加包袱若是流民四起,到时候麻烦更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在高丽推广儒家文化,通过教育引导,使高丽文化逐渐融入华夏,从根本上实现文化同化。”
蓝玉听后,眼中闪过一抹深思,缓缓点头道“这个考量极为深远,确实,仅仅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足以稳固大明在高丽的地位,文化的渗透与认同才是长治久安之本。”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桌上的地图,继续说道“关于确立权威,我们可在占领开京后,改造其原有官僚体系,使之服从于大明的利益。对于不忠不义之徒,当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选拔贤能之士。”朱雄英接过话头,“我们还可以改革高丽的科举制度,仿照中原,让高丽底层的士子也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考试内容要跟大明保持一致,这样既能选拔人才,又能促进文化融合。”
蓝玉赞同地点点头“对于军事也需整编,以后征日的时候,最好能让高丽军出上力,就像是当年忽必烈征日时候一样。”
夜深了,蓝玉与朱雄英继续商讨着细节,直到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与此同时,在开京的另一端,金士衡的府邸内。
经过深思熟虑,金士衡终于下定了决心。
在这个动荡的乱世,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而李成桂的政权显然已风雨飘摇,难以长久,他决定与那些暗中联络的旧贵族们合作。
于是,金士衡秘密会见了几位核心盟友,将他的决定告知众人。
旧贵族们听后,无不面露喜色,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他的计划,他们开始分头行动,一方面继续搜集李成桂在开京内部署的弱点,另一方面则暗中联络那些对现状不满的开国功臣,试图从内部瓦解李成桂的力量。
而李成桂这边,虽然对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有所察觉,但他并未轻举妄动。
因为此时的高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任何过激的行为都可能引更大的动荡。
而明军也在不急不缓地拔除着沿途的阻碍。
平壤是高丽的西京,距离开京其实中间只隔着一个安西都护府,以及慈悲岭。
明军过了慈悲岭,就已经兵临开京了。
而此时,李成桂尚未有任何组织高丽朝廷向南撤退的举动。
相反,李成桂还召集了在釜山压制南线明军的李芳远迅回来。至于李芳远回防以后,南线的明军怎么办,那就暂时顾不得了。
或者说,这时候只能指望南线明军推进度没那么快了。
毕竟南面有不少的丘陵,而且行政区散布的星罗棋布,如果南线的明军还要稍微顾虑一点后勤的问题,那么推进起来,肯定没有李芳远撤退的那么快。
很快,北线明军的大军就浩浩荡荡抵达了开京。
而李成桂也准备在这里进行最后的抵抗。
李成桂不往南撤的原因,也很简单,往南撤更没有翻盘的机会。
他对于南方的统治力度,并不算很强,而他得国不正,统治时间又短,有开京在,他还算是正经的高丽国王。
要是开京也丢了,李成桂成什么了?
或者说,李成桂再往南跑,他还能跑到哪里去?
日本吗?
估计很困难,虽然高丽和日本,有些在东海岸的交易,但在大明的舰队已经得到加强,而且时间来到了春天的情况下,想要在没有多少风浪的海洋上横穿到日本而不被明军舰队拦截,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而且,李成桂也不会做出这种举动,他固然能屈能伸,但基本的尊严还是有的,作为军人,他就是战死在开京,都不会跑路到日本日本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就是了。
而随着明军开始围城,开京城内,也日益人心惶惶了起来。
金士衡站在窗前,夜风拂过,带着一丝凉意,却也吹散了他心中的些许犹豫。
“大人,一切已准备就绪。”一名心腹匆匆步入书房,低声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