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评论区里有些许质疑声,但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几十个益智玩具的品牌商纷纷下场,为自己控评。顿时,评论区里只剩下好听的声音。
除了这些大v的推文,在节目的有关话题下,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奇奇怪怪。
这些文章,画风与自媒体软文迥然不同。虽然,多半是普通账号而非流量大v出的,但同样引起了网友的注意。
《论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幼虫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如何引导幼虫与材料进行有效互动》……从标题上就能看出,极其学术,极其专业。
这些文章的作者,大多是幼虫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课余时看会儿综艺,没想到正好撞上了专业相关的内容。他们在看完直播以后,思绪万千,主动起了探讨和论述,并且,以小论文的形式,分析和评价“益智区”的区域设计。
小论文的内容,是理智客观的分析,但所有分析结果都表明€€€€“手工区”是真的好,昊明是真的强!写到最后,免不了变成了昊明的大型夸夸现场。
教育虫,不虚伪,遇到好的教育理念,当然要狠狠地夸!
虽然他们大多只是普通学生,名不见经传,也没什么粉丝,但是€€€€内容过硬!
即使没有任何品牌转,也没有流量推广,浏览量不高。然而,他们凭借专业的态度、认真的表达,折服了每一个点进来的网友€€€€他们的点赞和收藏量几乎与浏览人数持平!
就这样,节目相关的话题里,并存着两拨画风不同的推文。
“按头安利”和“专业严谨”,明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同时存在于“热度最高”的排名上。
对此,“广告大v”非常不屑:那些散人观众,只知道死读书,懂个球的新媒体?
“散人观众”则鄙视这些打广告的软文:流量大v,就知道恰饭,一点教育情怀也没有!
两拨人互相看不起对方,在词条下努力刷着存在感,试图把对方压下去。
广告大v接了更多的推广,整个团队加班加点地运作,一连爆更数条推文,每一条都在安利某某品牌的益智玩具。
流量不够?那就买流量!曝光不够?那就找几个同赛道的大v互推!
散人观众也不服输。那些在学校里读书的虫,自觉成为了节目的自来水,将这集综艺推荐给同学、朋友。本来,只是个别观众自、小范围的行为,却没想到,昊明的讲解过于专业,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共鸣。
教育专业的学生不禁有感而:没想到课本里学习的理论知识,竟真的在现实中实现了!他们也跟着写起了观察报告和小论文,甚至,把这当做作业,提交给老师。
很快,这集节目在同学群、校友群里传播,形成了裂变效应。可以说,在师范类高校的圈子里,《实习爸爸》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越来越多的教育虫加入了讨论,他们凭借一己之力,将#如何创设幼虫活动区域##区角创设的案例分析#顶上了热搜。
【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离不开生活。区域创设,应该紧贴着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一点,“手工区”做得很好,选用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区角里的材料投放,应当是丰富、多层次的。“益智区”的材料都是玩具,就太过单一了。】
【区域游戏,应当是有主题、有目标的。这一点,“益智区”做得不好,压根没有考虑过区域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本来,他们只是在进行学术讨论,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只是,在评价具体的案例时,免不了对“手工区”万般好评、对“益智区”有诸多诟病。
这样的评价,他们自以为客观公正且专业,却没想到,到某些粉丝眼里,就变成了“饭圈拉踩”。
当即,“偶像剧夫夫”的粉丝不乐意了,加入了讨论。
【拒绝拉踩,我看“益智区”就挺好的啊。】
【“益智区”不就是放益智玩具的吗?有什么问题?天天就知道批评别人,怎么不叫昊明自己去做一个?】
【光说不练,有什么用?要是昊明真能把“益智区”做得那么好,我就服了他。】
他们或是嘲讽,或是起哄,都说着:【有种让昊明来布置个“益智区”,给我们看看啊?】
……
同一时间,位于虚拟星域的节目组办公室,也在忙忙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