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太平了几年,他并不想打仗。
但现在的武将态度如此坚决,若是不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理由,他们定然不肯善罢甘休。
越想越烦的他,使劲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孝顺的李治看出了李世民的烦恼,想要帮他排忧解难,于是便走到诸将面前道:
“诸位都是我大唐的得力悍将,今日若是对上那突厥,吐蕃之流,若是诸位想要出征,我想我父皇一定会乐意之至。”
“但是。。。。”
李治话锋一转。
“这高丽,新罗和百济向来听话,我大唐没有任何由头,便贸然对他们兵,诸位将军试想一下,这样一来,大唐的其他藩属国会怎么看大唐?”
“到时候大唐的藩属国再闹起来,联合北方的高句丽一起闹事,我大唐虽说不惧他们,但为此事损兵折将岂不就是太过于得不偿失了?”
众位武将闻言,仔细思考了李治的话。
“自古打仗都讲究师出有名,若大唐只是因为后世的一个武将排行榜,便兵灭了棒子国的祖先,确实会迎来非议,甚至于说,后世人还会说我大唐小家子气。”
“也对,现在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解决东北方的高句丽,那高丽,新罗,百济算不得什么的大威胁。”
。。。。
最后,武将们冷静下来后,也退回了一旁,不再请求兵。
李世民看着站在武将正前方的李治,眼中异彩连连。
想不到这老九倒是有着几分本事,平时倒是我小看他了。
思忖片刻后,李世民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好了诸位。正如我儿老九所说,我大唐要是贸然攻打棒子国的祖先,师出无名会落到一个不仁不义的地步,所以还望诸位爱卿能够理解朕。”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程咬金笑着说道:“不打就不打了,区区棒子国,谅他们也不敢以下犯上。”
“不打了不打了,我大唐大气,不至于和此等小国一般见识。”
见武将不再兵,长孙无忌站了出来,朝着李世民拱手道:“陛下,依我看,我们倒是要小心提防那倭国,从他战国时期的几位武将对待后世大明王朝的态度来看,他们对我中原王朝所图不小。”
闻言,众臣开始回忆起了上榜的几位倭国所作所为。
“这朝鲜既然是我大唐的藩属国,倭国的人屡次进犯不就是想打我大唐的脸吗?”
“该死的倭国人,当初的白江口海战,我大唐打得他们跪地投降,我大唐仁义,允许他们到大唐学习文化,真是想不到这倭国人竟然用从我们这里学到的东西来打我们。真是狼子野心!”
“比起棒子国那样声音大雨点小,倭国那样的,暗搓搓学习我们文化,然后偷袭我们的人才是最阴险的。把倭国的遣唐使全部赶回去吧,我大唐不欢迎这样的客人。”
“就是就是,让倭国人滚出我大唐!”
与此同时,站在石碑前的读书人无不义愤填膺。
李世民想了想,也是勃然大怒:“每年倭国人都会出大量的银钱,以此来换取我大唐学习的名额,如此穷困的地方能拿出这么多钱几乎是耗尽了国库。
我原以为他们只是学习文化,然后拿去建自己的国家,没想到,竟然用从我大唐学到的东西来图谋我大唐土地,真是畜生不如!”
李世民微微颔:“传我命令,从今日起,悉数遣返倭国的遣唐使!”
“老臣遵旨。”
长孙无忌赶忙拱手。
倭国遣唐使:“????”
“陛下,那新罗,百济和高丽会不会效仿倭国人在我大唐学习了先进的文化之后,逆主?”
有了倭国的前车之鉴,程咬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毕竟,从后世棒子国人的排行榜上来看,棒子国相比起倭国,对于华夏王朝的态度大差不差。
“逆主?”
李世民微微摇头,笑道:“那倭国靠着隔着我大唐一片海,尚且还能依仗天险,这棒子国与我大唐国土连通,骑马便可直达,就算他们想逆主,也要考虑被识破后,亡国灭种的风险。
所以,以那棒子国的胆子来看,他们定然不敢。”
李世民话音刚落。
石碑之中出现了标题位【棒子国历史剧中的华夏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