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的文武几乎没什么变化。
诸葛乔将扬州的治所定在了建业。
建业虽然被满宠劫掠一空,但城池关口没有太大的破坏。
不是满宠不想,而是时间上来不及。
一座相对完整的城池,再加上广褒而肥沃的田地。
这比起诸葛乔治理凉州的时候简单多了。
“以大汉辅汉将军诸葛乔的名义,传檄。”
“吴郡和丹阳郡诸县乡,有山人自愿下山入建业者,可分田宅钱粮,落户建业。”
“田宅有限,先到先得。”
“有冒充山人者,抄家,流放。”
“注:无籍者即为山人。”
豪横的檄文,自诸葛乔的笔下落出。
徐庶疑道:“伯松,倘若无籍者即为山人;那么来建业的士民,就很难区分它们的真实身份了。”
诸葛乔不以为意:“真假不重要,人最重要。”
“只要自称是无籍者,那我就允许他们以‘无籍者’的身份在建业落户。”
“若有人想得了田宅后反悔,再自称籍贯某某处的,抄家,流放,绝不徇私!”
“我只要人!”
“不管他们是山人还是士民百姓假装,亦或者世家豪族的佃农、工仆,只要是‘山人’,那就是建业今后的良家子。”
乱世中,真实姓名重要吗?
不重要!
若按族谱论,张辽都不姓张。
求生存的时代,还讲究什么传承。
徐庶见诸葛乔有准备,遂不再劝,令人抄录了数百份檄文,在吴郡和丹阳郡县乡张贴。
同时。
又派遣了大量的军士,负责守护檄文以及向前来询问的解释檄文。
田宅之利,再加上诸葛乔的声望,前往建业的“无籍者”络绎不绝。
战乱之下,流民最多。
有人提供田宅,那等于是天上掉馅饼。
虽然都知道天上钓的馅饼不好吃,但流民可没那么多的想法。
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计较馅饼的味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八个字,可不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真实的乱世社会写照!
诸葛乔改变不了兴亡交替的现实。
诸葛乔能做的,就是在时代规则范围内,尽可能的满足民众的衣食住行基本需求。
在诸葛乔一系列利好民众的措施下,建业逐渐恢复了生气,不断有民众慕名而来。
山人在山中躲避,本就是为了逃避苛捐杂税和繁重的徭役,并非真的想躲在山中过那贫苦的日子。
同样。
佃农和工仆,也不是真心想给世家豪强当奴隶。
除了那群本就好吃懒做卖了田宅的外,大部分的佃农和工仆是没得选!
面对诸葛乔在吴郡和丹阳郡的“抢人”行为,亦有不少世家豪强想要反对。
然而。
如顾雍等大世家的人都被诸葛恪给强迁去邺城了,剩下的一群小虾米,压根就成不了气候。
诸葛乔只是简单的拉拢打压,就将这群试图反抗的世家豪族给镇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