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临近三更,烛火昏暗。
诸葛亮研墨提笔,在公文上批复处理意见后交给石韬整理,由石韬将需要呈递给刘禅的公文单独分出。
长安的政务审批流程,是逐级上报的。
各行政部门的公文都会根据轻重缓急送到丞相府,由诸葛亮批复意见。
需要刘禅审批的公文及时送给刘禅批复,不需要刘禅审批的公文则在汇总列表后单独呈递给刘禅。
如此。
刘禅的压力就少了许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国事。
相对而言。
诸葛亮的压力就变得极大。
即便有石韬加入丞相府协助理政,依旧无法让诸葛亮变得轻松。
大汉的行政人才还是太少了!
倒不是说长安的公卿百官是废物,如李严、刘巴等贤才都各自肩了重任。
如今的大汉,不是小小的西川,而是跨了雍凉益荆四州以及新开的丝绸之路。
不仅有汉人内部的行政事务,还有南西北跟归顺大汉的义从有关的行政事务。
十分的繁琐!
三公九卿各级行政部门亦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填补岗位。
这还仅仅只是政务。
若无刘备分掌北伐的军务,再来三个诸葛亮都得废寝忘食。
有责任心的丞相和没责任心的丞相是截然不同的。
石韬看向专注批复公文的诸葛亮,不由劝道:“孔明,你都已经一个月没归家了。”
“公文是批不完的。”
“都三更了,今日不如归家吧。”
诸葛亮头也不抬:“我亦知道,公文是批不完的。”
“然而,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
“我既然当了这个丞相,享受了权力和荣誉,就不能因为苦和累就有懈怠之心。”
“我懈怠一时,其他官吏也懈怠一时,累时懈怠,又不知得耽误多少时日。”
“民情如火,若因官吏懈怠而让火势无法扑灭,受苦的就是民啊。”
石韬欲言又止。
石韬很想说,即便诸葛亮片刻不懈怠,依旧会有官吏懈怠。
曾在伪魏底层为官的石韬很清楚,上行未必能会下效,不是每个官吏都会视民情如火的。
然而。
看到诸葛亮那疲惫的脸色时,石韬又不忍心在这个时候跟诸葛亮讨论如何让官吏兢兢业业。
以诸葛亮的个性,今夜就得拿出应对方案。
那这睡觉的时间又短了。
直到快四更了,诸葛亮才将今日的公文批复完。
疲倦,让诸葛亮忍不住爬在公文堆中沉沉睡去。
石韬轻叹。
虽然石韬也熬夜,但石韬翌日是可以晚些来的。
诸葛亮直接就睡在了公署中。
轻声将公文整理好,石韬来到公署外。
见到公署外拎着篮子的黄月英,石韬连忙上前问礼,又道:“孔明刚刚睡下。”
黄月英回礼致歉:“令先生受累了。”
石韬轻轻摇头:“我跟孔明是至交,又岂会因此而喊累,夫人可入内,我就不叨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