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陆逊本就存在让汉魏相争的投机想法。
算人者,人恒算之。
看着牢不可破的江陵城,陆逊只能忿忿的下令撤兵。
江陵城的坚固,刷新了陆逊的认知。
两千兵马再加上一群士民,就能挡住几万吴兵的进攻!
这城,坚固得过分了!
沔口。
徐庶跟诸葛乔汇合。
“伯松,幸不辱命,我回来了!”徐庶看到诸葛乔,开怀大笑。
诸葛乔亦是大笑:“辛苦先生了,你来得比我预计中的还快啊。信阳的文聘就没出兵阻拦吗?”
徐庶双手背负:“且不说我打了文聘一个措手不及,文聘此人虽然为伪魏效力,但内心又对大汉有愧疚。”
“他只想保境安民。”
诸葛乔不由轻叹:“这世间不知多少忠勇将士,都只想保境安民,却又无奈卷入了王朝兴替的漩涡之中而无法实现心中的志向。”
徐庶见多了沧桑,道:“伯松不必忧心,只要这次打残了孙权,大汉就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北伐了。”
“待得四海归一,就不用自己人打自己人了。”
“你在南方可能不太清楚,曹操父子迁徙了大量的鲜卑、乌桓、匈奴等胡人入内,却又不似你在凉州一般教其礼仪。”
“胡人也是人,是人就会因为压迫太狠而反抗。”
“这群不曾受中原礼仪熏陶的胡人,一旦压迫太狠,不仅会再行叛逆之事,更可能视中原汉人为猪狗。”
“届时,中原可能会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胡人危机。”
诸葛乔凛然。
虽然没去过北方,但诸葛乔却知道后世的胡人危机。
因为中原人口剧减,百年间,内迁五胡数百万人,其中,匈奴7o万,羌人8o万,氐人1oo万,鲜卑更是多到25o万。
到了八王之乱,北方汉人更是只有三分之一。
倘若有合适的民族融合政策,让胡人汉化,其实是可以避免危机的。
汉民族原本就是一个以文化认同为主的民族,而不是一个以血缘认同的民族。
只是这其中有个关键核心:胡人必须认同汉文化,且胡人不是侵略而来。
若是侵略而来,哪怕是认同汉文化,那也是汉贼!
不论是刘备、诸葛亮还是诸葛乔,对内迁的胡人、蛮人、羌戎,都是以文化认同为核心,令其自愿加入,而不是用侵略的方式。
就比如南中之地,那些不愿意汉化还想着侵略的蛮人,大汉的政策一向都是以打击消灭为主。
大汉虽然追求和平共赢,但只针对客人而不是豺狼。
然而。
伪魏就不同了。
伪魏执行的是汉尊胡卑,让汉人压迫胡人;同时又执行九品中正,让汉人压迫汉人。
既不得汉人民心,又不得胡人民心,这样的政权,迟早会演变祸事。
徐庶在北方一直都是以底层和后勤官吏的身份存在,对这些事看得很通透。
后世而来的诸葛乔,同样看得很通透。
“有我在,不会再让中原遭遇胡人危机的。”诸葛乔微微闭眼,脑中推演未来的局势演变。
胡人危机的本质就是那群世族门阀觉得压迫汉人没什么价值了,于是拉来胡人继续压迫。
在世族门阀眼中,汉人和胡人都是牛马,只不过一个凶残点,一个温顺点,没什么大区别。
这也是诸葛乔一直在试探性的谋划削弱门阀势力的核心原因之一。
门阀不削,历史的轨迹就不会出现分叉口。
良久。
诸葛乔睁开眼睛,目光灼灼:“这次,必须将孙权打残,打痛。”
“陆逊,我不会给你东山再起的机会的。”
“战场无情,犯了错,就得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