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明白,这就前去!”
袁绍闻言也不再废话,立即动身走出了密室。
袁绍不顾洛阳城中不允许纵马的规定,带着一行护卫一路快马疾驰,很快就来到了何进的府邸之内。
而何进听到袁绍来求见,也立即召见了袁绍。
“是袁绍来了呀,你且在府中稍候,如今太后相召,本大将军去去便回。”
何进这时候已经接到了诏书,见袁绍前来,笑着安抚了一句。
何进虽然地位在袁氏之上,但是论底蕴,屠夫出身的何进八辈子也赶不上袁氏。
袁氏那当今天下最为鼎盛的大世族,不光底蕴深厚,其数代积累的门生故吏所代表的能量更是远何进的想象。
因此,即便是如今权倾天下的大将军何进,见了袁氏子弟中佼佼者的袁绍、袁术二人也要以礼相待,笑脸相迎。
“既然是太后相召,大将军自便即是,在下也没有别的事情叨唠,在大将军府邸等待些时间也就是了。”
袁绍闻言,强压下激动的内心,连连笑道。
何进自投罗网,作为最大受益人的他岂有劝阻之理?
袁绍甚至恨不得,现在就将何进绑在马上,快马加鞭,将何进送入宫城之内,任凭十常侍等人处置。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借口,打着为何进报仇的名义,名正言顺的诛杀十常侍。
天下世人苦阉党久矣,已经是一座即将爆的活火山。
只要一个契机,就能喷出滔天的怒火。
袁氏这个行为不仅不会受到世人的反对,甚至会因为替世人泄愤怒,反而会受到更胜从前的支持和威望。
“大将军不可!”
就在何进准备动身之时,忽然一道熟悉的声音从门外响起,让袁绍的眉头不由猛地一皱。
“又是这个曹操!”
果然,下一刻,一个并不高大的身影猛地闯入议事厅之中,正是曹操无异。
后世经常有人说曹操是奸雄,是奸贼,是叛逆,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但是他们却刻意的忽视了曹操前世为大汉奉献的无数热血和牺牲。
哪怕一直到反董联军之时,曹操都是可以为了心中的正义,为了一腔热血,以及对汉朝的忠义之心牺牲之人。何进虽然三番几次羞辱曹操。
公卿大臣们也每每以曹操阉党后裔的身份耻笑于他,不屑与其为伍。
但是曹操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哪件不是与国有利,哪件又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他设立五色棒,丈杀当权宦官蹇硕的叔父,可谓是不畏强权,是其胆色!
后来,屡屡仗义执言,不惜开罪何进,也要将满腔逆耳忠言道出,是其本分!
再后来,冒着身死族灭的风险刺杀董卓,在所谓的一群忠臣之间,独自孤军营救献帝,乃是其忠心。
如此忠臣,即便是比干复生,也不过如此了。
固然后来,曹操开始改变,走上了不臣之路。
其中一半是他已经对腐朽的东汉朝廷彻底死心,而另一半则是权力之路一旦踏上就只能进不能退,无奈所为。
此次,曹操听闻何进被何太后召见进宫的消息也和袁氏叔侄一样,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其中的凶险。
但是,他却没有选择和袁氏叔侄一样为了自己的家族和身家性命考虑。
而是第一时间赶过来劝阻何进。
这个诏书是何太后下的,曹操劝阻何进,其实就有了挑拨离间何进和何太后之间关系的意味,这对他曹操又有什么好处呢?
“大将军!”
“如今外兵已经近在咫尺,而太后忽然相召,操深感不妥,其中定然有诈!”
“还请大将军不要奉诏!”
“太后乃是我的胞妹,你这么说是说太后召我进宫是准备加害于我吗?”
何进闻言不由大怒,立即怒斥起曹操起来。
曹操闻言连道不敢,但是仍旧继续顶着何进的压力连连苦劝不止。
“太后必然不会对大将军不利,但是十常侍就说不准了,若这诏令乃是十常侍矫诏,只怕大将军孤身入宫,对大将军大为不利呀!”
“笑话!”
“我乃堂堂大将军,手握天下兵马,十常侍前日诛杀蹇硕向我磕头认错,就算借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对我不利!”
何进闻言更是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