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要设阻的话,对于齐国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将冀州的周军主力堵在大河北岸。
时至金秋,大河还没有冰冻,想要阻拦姜叙渡河,齐国是完全做得到的。
没做多想,高诚便让梁义率骑三军前往姜叙处,听其调令。
赵国的前车之鉴,不能不考虑。
当初赵国二十多万主力大军,可就是在昌邑一带,被曹操给埋到黄土里呢。
然而,等到十八日。
抵达陈留外围的韩遂,在暂二十三军再度攻坚失败后,趁着守军不知道其部到达,一鼓作气拔除了这座陈留卫星城。
好消息当天下午便送到了高诚案前。
还没高兴多长时间,高诚便收到了徐荣大败的消息。
在睢阳城外,本以为主力在菏泽的齐军,兀然出现在此。
并且,齐王曹操不是在菏泽,而是亲自率军袭击了无备的徐荣。
徐荣倒也不是没做防备,但顶不住齐军中军的骁锐。
他手中现在只有本部的第五军和吴懿的第十军算的上精锐之师,暂二十六及暂二十七两个军都是刚组建不久的新军。
军中只有什长及以上的军吏、将校经历过战场的考验,士兵们基本上没上过战场。
这也是国朝最初将新编的六个军,悉数分配到中原军区的主要原因。
一来就加强中原军区的兵力,二来中原军区的主要任务就是包围陈留、睢阳两座坚城,野战的可能性不大,可以一边打一边练兵,减少伤亡率。
徐荣的安排也是如此,清除睢阳外围工事的轻松任务交给了暂二十六及暂二十七军。
前两天的攻城,也是第五军先打的头。
结果,谁能想到刚经历了一天惨烈攻城的暂二十六军,就成为了曹操偷袭的头号目标。
也许是曹操在外围隐蔽了很长时间,看出了暂二十六军并非精锐,才做出的抉择。
但现在败也已经败了,说再多意义不大,况且损失尚且在能接受的范围。
城内城外两面夹击之下,徐荣虽说败了,但也就暂二十六军损失惨重被击溃,第五军、第十军以及暂二十七军的主力都保存了下来。
一万五千人左右的伤亡,对于整场战争的影响并不大。
倒是睢阳城围已解,其内的齐军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其他方向进行支援。
至于徐荣所部,少说也得缓上大半个月,才可能再度进行围城。
另一方面则是曹操亲率的这支部队究竟有多少人,并没有探查到。
战场太乱,再加上又是失利的一方,徐荣虽然在脱离战斗后,派了斥候探查齐军的兵力,但结果并不如意。
高诚也有些无奈,只能派信骑前往姜叙处,让他对菏泽的齐军展开一场大的攻势。
一来要试探下菏泽究竟有多少齐军,二来也能让曹操有所顾忌,不至于到处乱跑,抢夺战场主动权。
对于这场战争,国朝的战略部署就是将齐军尽量牵制在各个地方,然后进行围困攻打。消耗的时间虽然要更长,但也更加稳当啊。
现在曹操亲率部队四处出击,可不是件好事情。
想到这,高诚迅命人召回亲临一线的和洽,安排了些许事情后,当即率庞德、李深、盛洽三部,赶往梁国。
自己要亲自去逮曹操这支部队!
至于总体的进攻战略,事实上有自己没自己,都一个样。
兖州、豫州、青州、徐州,国朝一口气开辟了四处战场,仅是各地战场的讯息往来,就很费时间了,根本做不到统一指挥。
自己亲临一线,最大的作用,就是鼓舞军心士气。
进入梁国后,高诚直接寻到了徐荣大军休整所在的谷熟县。
大军的士气并没有因为一场失利而跌落低谷,反倒是沿途所过,各军部曲都在有条不紊的打造攻城器械。
上次失利,攻城器械全都被齐军烧了。
见到徐荣后,高诚便详细的询问了曹操所部的具体情况及去向。
徐荣这几日也一直在关注曹操这支部队的位置,但并没有搜寻到。
说起来,这有点让人百般不得其解。
因为上次作战,齐军虽然出动了部分骑兵,但依旧有部分步兵。中原地区皆是广袤平原,一支步兵想要躲过周军骑兵的侦察,几乎不可能。
好在,第二天,东面彭城的韩武向徐荣送来了一封战报。
一支齐军偷袭了他们,但没有成功。
在收到徐荣遭受失利的消息后,韩武也知道了齐王曹操率领一支部队,游曳在豫徐之间,故而停止了对彭城的进攻,且加强了防备。
从睢阳到彭城的距离,可比雍丘到睢阳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