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在y省准备开拍了,这个剧组如苏洵安回想的一般,星味没有那么足,但老戏骨云集。
根据同名改编,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讲述的是黎明之前,在那纷乱动荡的年代,这个守旧落后的大地在黑夜里挣扎,最终驱散乌云迎来曙光的故事。
所有人都知道一百年后的今天是怎么样的
可当时的人们不知道,他们或为理想而奔走、或为信念而呐喊,为家国而牺牲,他们是一个个看似默默无闻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流血有没有意义,自己的骸骨能否堆出一场太平,可依然在遍体鳞伤中等待黎明,至死方休。
剧本大致也如此,是一部三教九流云集的群像戏。
明铮饰演的是男四号白锦瑞。
白锦瑞这个角色是y省当地白家的小儿子,在书里是一个进步青年,他饱读诗书更留过大西洋,后在大学读书,代表着一种新思想、新希望。
但他却抵抗不了根深蒂固的封建家族,逃脱不了父母以爱为牢笼的束缚,他心有所属,向往自由恋爱,却被父母一纸婚书,摁头了一场包办婚姻。
那个结婚对象周婉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饱受木讷、性情柔顺,常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没读过多少书,是一个典型的后宅女子。跟白锦瑞几乎没有共同语言,两人无法交流。
而白锦瑞心仪的女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时代的先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主张男女平等,追求自由的女学生,她笑容明媚,还参与了进步运动。
男四号白锦瑞心仪女学生,却在父母的压迫下,娶了周婉儿,在成婚第二日,他收到女学生的决绝信“与君书”。
与君书写给君的一封信,爱情很美很甜,但爱情之上应该还有沉重的责任,望君珍重,从此一别两宽,各自欢喜。
被心爱的姑娘拒绝了,白锦瑞崩溃嚎啕,从此一蹶不振。
从明铮的角度来说,这男四号白锦瑞,戏份很多,却是一个注定无法收获掌声、毫无成长度的角色。
因为剧里其他角色都在为家国理想四处奔走、抛头颅洒热血时,这个男四号却沉溺小家小爱、意志消沉,还是一个非典型的渣男。
形象比较单薄。
明铮早已经把剧本跟原著翻烂了,他对书中人物、情节早已熟烂于心,可这时,他却有些紧张。
手心渗出了黏腻的汗。
看过白锦瑞的角色塑造,明铮为他写过长达十多页的人物论文,在明铮看来,原著里的白锦瑞跟原著差别挺大,有一些割裂感他有很多话想问导演。
可是从资历来说,明铮只是一个新人。能在一个老戏骨云集、官媒牵头的剧组里,拥有一席之地,已经是一场突破。
跟他搭戏的演员,不是圈内有口碑资历的演员、就是德艺双馨的老戏骨,连影帝影后在这部剧里都充当配角。
明铮甚至算走后门进来的,其他年轻演员都试了镜,唯独明铮没有试镜这个过程。
6导给了他剧本,想让他混一场好资历,说让他锻炼一下,明铮就来了。
他唯一走过场的就是定妆照。
明铮的民国扮相,容貌清俊,身躯挺拔,书生气很浓。站在庭院深深的朱门高院里,如一束沾着露水的白山茶,氤氲在烟雨之中。
仿佛就是白锦瑞本人,从书卷中步履闲适地走了出来。
余秋身为黎明之前的总导演,眼光素来挑剔,性情不苟言笑,见了这副扮相也无话可说,只点了点头,很快就将人敲定下来。
余秋还道“我不喜欢用新人,可你小子是6延舟推荐的人,你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我才用你。否则连影后都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从我手里拿到一个角色。”
余秋口气意味深长,把一场人情点得明明白白。
明铮心里通透,他也重视这个角色,所以他才有很多想法,想要诉说。这一天大早,他来到了片场。
黎明之前剧组不缺资金,直接大手笔,在整条街上搭了实景戏。
古旧低矮的房屋、矗立着的电线杆、沿街叫卖的小贩、中西合璧的钟楼,还有一辆漆皮绿色的电车在轨道上缓缓驶来。
如果不是群演们还没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