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车司机看我的眼神也不对劲……他似乎想要从我的口中套出点什么,幸好我足够谨慎,应该是没有露馅。
不能再想了!
这里的人太过古怪,而我住在这里的这几天混在他们中间,我未必没有在潜移默化之中被他们同化些什么,我未必就如来时一般干干净净……
我曾经嘲弄村民的愚昧,现在也轮到我了……
我走不了了。
……
看完这最后一篇日记,邬瑶和6无相的心都猛地沉了下去。如果之前丘辉还只能说是生死未卜,那么这篇日记看下来以后,这种判断基本可以更改为九死一生了。
两人久久沉默,直到王小菘也意识到了他们的不对劲,起身走了过来。
而当她看清纸片上的字迹以后,也陷入了和其他二人一样的沉默。
不同于6无相和王小菘的无语凝噎,邬瑶更多的是在思考一个问题。
无论是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是丘辉在日记里提到的,有一点是重合的——“规则”。
入住指南、杂货门口的木牌,邬瑶丝毫不怀疑这村子里会不会还存在着别的这样的规则。
事实上,规则这种东西的存在本身就是细思极恐的。
诚然,正常的规则可以约束人们并且一定程度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但另一方面来看,规则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可以和权威划等号的,而权威本身会让人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人轻易走不出去。
遵守规则,就能得到庇护,获得人类需要的安全感,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愿意遵守。
如果说规则本身并不是为了保护,而是单纯地为了规训,为了能够更好地温水煮青蛙,那么依赖感就会由此而崩塌。
但依赖感的崩塌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身处于其中的人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自己的规训,正一步步走在幕后黑手为他们设定好的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之上,而他们自己却还全然不知。
丘辉看破了这一切,他想逃,可他明白得太晚了。
而且正如他在日记里所提到的那样,他的伪装并不成功,因此他成为众矢之的也是无可避免的。
如此一梳理,有关丘辉这件事的信息也就基本上明了了。
邬瑶在震惊和恐惧之余,还有一种特别的感觉——熟悉。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行事作风,总给邬瑶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似乎在什么地方曾经见过一般。
到底是在哪里见过呢?邬瑶忍不住眯了眯眼。
没等她思索出最终的结果,一旁的6无相开口打破了沉默:“那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