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吉林小说>少年杯酒意气长>第五章 两个李斯

第五章 两个李斯(第1页)

每日清晨例行的问安结束,扶苏便赶到了积阴阁。

这处楼阁位于芷阳宫内,是专门划来给功臣后代传道授业的场所。

战国时选拔官员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靠世袭和举荐。

所谓世袭,是指一个官位,父死子继。

古人认为龙生龙凤生凤,因此你爹是个什么能力,你也同样是个什么能力。

这种制度在各国相继变法后已经不多见,只在楚国较为盛行,其余各国只在重连贯性的吏员和低级官员的选拔中,才采用世袭制。

而举荐制不同于汉代才有的察举制,没有那么细致的安排,仅仅是指九卿以上官员有为国举才的义务。

理论上说可以不顾家世举才,可实际上除非是卫鞅、孙膑那种天下闻名的大才,能够被举荐的往往都还是官宦子弟。

这也不是官官相护,只是九卿们日常的活动范围就那么大,认识的人有限,你要我举荐你,至少咱俩得认识吧?

何况这年代举荐一个人,是要连坐的,名相范雎可不就是死在了被举荐人手上。

以当下的情况,推行科举制是没有意义的。

先,这个时代能够看得起书的,只是很少数人。

现如今书籍多是刻在竹简上,竹简制作复杂,刻制更是费时费力,自然造价昂贵。

古人说话微言大义,也是因为刻起来实在手疼。

书以传道,书都看不起了,能有个什么学问?

因此现在真正有学识的,还就是那些本身就有资格受到举荐的士族子弟,这种情况下还推行科举不是多此一举么。

然后就是荫封盛行。

忠臣良将为了王家鞠躬尽瘁,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后世子孙有个保障?

单从世袭制过度到举荐制,各国变法都不知死了多少人,现如今干脆给那些毫无功绩可言的庶人后代同功臣子弟一样的待遇,别说是现在牢牢掌握住朝堂的氏族了,就是庶民们也没那个脸。

倒也不用担心没有上升渠道的庶民心怀不满,商君早就给你们想好了晋身台阶。

想要为国出力荫封子孙是吧,很简单,当兵。

一个敌军级就能换一级爵。从一级的公士到二十级的彻候(原本是十八级),一辈一辈人慢慢往上爬吧。

是的,爵位是可以继承的。

当然这不代表真有平民能爬到彻候的,庶民抬头可见的爵位天花板就在第八级上,是为公乘。

看起来用脑袋换军功简单粗暴也十分容易,但除非是大功大造化,一般人走到公乘这里爵位就到头了。

昭军军法,每个伍若有一人阵亡,同伍的四人有罪,如果每个人能杀死一个敌兵就能免罪,因此不代表有了人头就能获得爵位,先你得保住同伴的性命。

而与普通士卒只要有斩就能进爵不同,进了爵当了伍长、什长之后,所要考虑的就不是自己的斩了,而是要想办法得到盈余。

就是说己方斩获的级必须要少于损失的兵力才行,否则很可能明明打了胜仗,手下人也很多得了军功,自己却要被砍头。

到了屯长(指挥5o人)和百将以上,昭军军法规定,每战必须要有斩,而且光砍一个敌人是不够的,百将必须率领百人队斩敌兵三十三人以上,这还得扣除掉自身的损失。

而且爵位与一出仕就可以获得的官位不同,那得是实打实的军功才行。

就连爵位制定者商鞅,也要在大败魏国,取少梁、攻安邑、割得河西之地后才封的商君。

而积阴阁,就是在举荐制度下,扶苏为了加强人才培育而建立推广的人才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功臣良将的后代本来有很好的基础,但是一般都是散养,等他们到了弱冠之时国家才去收获,长得好的苗子给个大官,长蔫了的给个小的,基本是靠天吃饭。

而积阴阁的建立,就是为了把这些苗苗们统统抓起来统一管理,人工施肥。

积阴阁的建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想想看,未来的军政大员全是出自于王家设立的“党校”,这样的人才对王家的向心力何其强大。

而为了能让子弟得以入学积阴阁,有家室的将官们又怎能不效死命?

积阴阁只收录8岁以上、2o岁以下的青少年,必须是功臣子弟,学杂费全免。

之所以免除学杂费,是因为很多功臣子弟都是孤儿,虽然有爵位继承,但是很可能家道中落,如果还收学费的话很可能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而积阴阁资金的来源,就是长公子扶苏一处庄园的收入。

书友推荐:婚色糙汉,玻璃灯花开百年我同行非要让我金盆洗手只在梨花春雨处(np)神婿叶凡青云之驭娇红人升温夜泳顶级村医于青迟音相敬如宾第六年山村傻子神医龙王令绝世强龙炮灰是心机美人(快穿)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网恋到顶头上司了!他的羽毛使用法
书友收藏:我的绝品老师花开百年系统赋予我长生,却忘记赐我不老叶凡唐若雪婚色糙汉,青云红颜香小知青太彪悍,京院荣少他超爱梦里花(强制、NP)官家天下缘分似梦香落九重穿越宋末,从琼崖崛起乱欲之渊官道权途绝色佳人全民转职:修仙者废?看我一剑开仙门!影视那些年我们的意难平桌边[校园]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孕期掉眼泪,佛子轻哄娇妻放肆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