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又临时启用了当时参与商议的副将--沿江制置副使夏贵接替黄启梁一职,负责后续的增援计划。
按照之前跟黄蓉一起制定的计划,夏贵打算亲自率领五万水军,乘坐三千艘战船,装载着粮食、兵器以及棉衣药物等必要物资,沿着汉水逆流而上。
他们的目的地是鹿门山附近,到达后再伺机而动,根据情况灵活应对。
为确保计划的成功,夏贵还提前派遣了几批高手,他们越过封锁区,秘密联系吕文焕,为里应外合做好充分准备。
吕文焕详细叙述了当前的情况后,神色凝重地指出:
“虽然襄阳的物资目前还算充裕,但蒙古大军显然已经做好了长期围困的打算。这也是我们之前商议过的,需要提前做好应对的原因。”
他接着转向郭靖,说道:“不过如今蒙军已在襄阳外筑起十城要塞,夏贵副使此行必然极其凶险。这次邀请郭兄过来,是想跟你商讨下接应方案,不知郭兄可有对策?”
郭靖走到一面墙面前,凝视着上面挂着的战时地图,陷入了沉思。
宁远也走近,与郭靖并肩而立。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襄阳与樊城隔汉水相望,一南一北互为犄角之势,相互依存。
襄阳以南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其余三面则被汉水环绕,而在东南方向,汉水穿过百丈山和鹿门山脉,流入汉中平原。
宁远注视着地图上的每一处细节也陷入思索当中。
这些天通过与黄蓉的交谈,他对襄阳的困境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在三十四年前,南宋与蒙古联手消灭了金朝之后,南宋向北出兵,成功占领了洛阳、开封等北地,并试图依托黄河天险来应对蒙古的威胁。
然而,这一构想遭到了蒙古铁骑的猛烈冲击,最终以失败告终。
当时的蒙古国君窝阔台汗以此作为借口,起了南下的入侵,揭开了长达三四十年的两国战争的序幕。
在这几十年间,蒙古军队在南边攻占了云南大理的大部分区域,保定帝身死,只剩下大理国的镇南王段正淳还在带领残军进行顽强的抵抗。
跟着段正淳残部进行抵抗的,还有摆夷大酋长的女儿刀白凤,以及秦红棉,甘宝宝,李青萝,阮星竹几个情妇。
而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各部更是毫无抵抗之力,纷纷选择了归降。
南宋的版图在蒙古铁骑的持续进攻下不断缩减,如今已经被迫龟缩到江浙一带,依靠长江天险以及四川的崎岖山地来进行负隅顽抗。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蒙古哈罕蒙哥,率军亲征攻打重庆合川钓鱼城时战死。
蒙哥死后,其弟弟忽必烈成功击败了阿里不哥,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宝座。
这位雄才大略的霸主迫切希望统一天下,而南宋则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最后一个障碍。
在攻陷大理国后,蒙古通过四个方向对南宋动攻击:
一是川蜀之地,然而川蜀道路崎岖难行,大军难以顺利通过,因此进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攻占了大部分四川区域后,终于在重庆与合州钓鱼城与宋军陷入僵持。
二是江淮地区,所谓江淮,指的是长江与淮河间的广袤之地。
在淮西以北,是连绵数百里的大别山,以南是数以千百计的湖泊,往东则是纵横交错的河流。
饶是蒙古铁骑勇猛无比,却更适合一马平川的平原,而南宋在此地部署重兵,利用星罗棋布的湖泊河流,构建了行之有效的纵深防御,使得蒙古铁骑无法挥出其优势。
当他们突破淮河第一防线,继续南进时,宋军依然可以依托地理之势进行抵御,这就导致蒙古铁骑失去了一往无前的锋锐之势,在抵达长江防线时已是强弩之末。
所以,蒙古军队之前在江淮一带战事陷入了胶着,始终无法突破长江进犯南国,这也是忽必烈放弃这一条路线的原因所在;
三是从云南出,深入广西腹地;
最后一条路线则是沿着汉江流域推进。
襄阳和樊城作为矗立在汉江流域的第一军事要塞,无疑是蒙古军队必须要攻克的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