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其中的傳聞,向菱菱眼神犀利:「我倒要看看這批人能翻什麼天。」
不知天高地厚的就是欠捶打,多教訓兩遍就好了。
哪個當兵的不是從兵蛋子被錘打成國家利器的。
呂悅邊收拾行李邊說:「估計用不著你,元治就直接出手了。」
誰能想到當初浪費糧食對宋傾最不服的元治,最後變成宋傾的頭號粉絲,對特殊能力極致鑽研,對紀律絕對遵守。
這短短半月,他們都有了蛻變。
「名單在這,那你看著挑人吧。」周邵將手上的名單遞給宋傾。
宋傾接到緊急通知後趕過去,就見到了她最的調令。
因為她上報的消息里提及過末日到來後種植業面臨致命打擊,糧食無法種植,只能靠吃存糧生存。
農科院那邊的人得到消息後,一直在尋找各種辦法,致力於培養出最的可以抗極端天氣的作物,但目前仍然沒有什麼進展。
就在這時,遠在利加洲,自籌經費外出進行培育項目十年,如今已經七十高齡的荀學文教授完成了他的項目,並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有了意外收穫。
第39章任務
荀教授帶領的團隊一直想徹底解決國內糧食問題,意圖打破水稻生長周期,讓昭國實現一年內可以種四季甚至五季的水稻,早日解決糧食問題。
十年的雜交改良育種選培,他們不知道在利加洲種了多少季水稻,終於成功孕育出了從發芽到成熟,整個生長周期只有一個月的熟水稻,比正常早熟水稻生長度縮短三四倍。
同時為了讓農民們有效節省種植成本和勞動力,他們還將利加洲本土野生稻與一年生東洲栽培水稻進行種間遠緣雜交,成功培育出了可以一次栽種多次收割,類似韭菜可以一茬茬收割的多年生水稻。
一年插秧可以收穫十茬,且不影響水稻產量。
這兩種型水稻的出現在國際上都是讓人震驚的存在。
然而這還不是最振奮人心的消息,荀教授的得意弟子宋涿極有可能在師父的基礎上,培育出了一株多年生熟型水稻。
為什麼說既有可能,是因為這株水稻剛出來沒多久,只驗證了兩茬,剩下的還是未知。
但可以確定,生長周期極短,第一茬仍維持在三十天左右,收割後第二批因為省去育苗和部分拔節時間,只要二十天就可以成熟,且目前兩次結穗出來的水稻產量質量都沒問題。
有一就有二,只要這批型水稻繼續研究下去,他們極有可能研製出生長周期更短,茬數更多的水稻。
末日農作物種植的困境在與無法大量種植,無法大量收成,畢竟外面的天災不斷,無論哪種對作物都是致命性打擊。
上一世,國家在安全區內建立過一個全方位遮蔽,抗風防寒耐寒的種植基地。
但投資成本巨大,大量人力物力投下後,只能保證十萬畝的基地。
哪怕昭國人骨子有種田基因,水稻畝產一千五百多斤,小麥畝產一千二百斤,但正常的生長周期最快也要三個月左右。
上一世因為沒有充足時間準備,安全區的數量只有七個,每個安全區有一億多人口,三個月一億多斤糧食的產量遠遠不足,一次產的一天就解決了。
甚至有時候遇到變異種偷襲基地,還會直接減產大半。
至於覺醒種田方面的特殊能力者,覺醒者本來數目就少,這方面的就更少了,所有安全區的總數加起來不足十萬人。
前期大家特殊能力等級都很低,一天催熟不出一斤,後面慢慢升級,可以催熟十斤,可這一天百萬斤糧食與一天十億二十億的消耗比起來杯水車薪。
且末世越往後植被越少,他們的升級和能力使用都受限制,她記憶里沒有一個木系方面的覺醒者能力過五級。
於是,因為巨大投入與極低的產出回報率,外加人口越來越少,國際局勢混亂戰爭頻繁,種植基地逐漸沒落消失。
當然,那只是上一世。
這一次安全區足足有二十個,人口最多的也不過八千萬,最少的只有三千萬,十億人口平均一下,一個安全區五千萬。
而且這次基建措施又做的比之前到位,人口死亡率肯定大大降低,人手不足的情況短期內絕對不可能出現。
就算一個安全區只有十萬畝種植基地,基地只能畝產一千五百斤,一次收成一億五千萬斤,三個月就能有六億斤,幾乎是上一世的四倍。
若是每家每戶領取一些在室內種植,還能再緩解一些壓力。
還有木系方面的覺醒者,他們催熟這種型水稻的度絕對能再翻好幾倍。
外加後續很可能有其他突破……
總之,雖然進度緩慢,雖然目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問題,但未來可期。
一切都在慢慢變好,未來會更好。
宋傾看著手上的預備名單有些意外:「全部都是覺醒者?我只能在這批學員里挑人?」
「對,」周邵點頭,語氣有些憤恨:「軍部得到消息,克爾辛那邊高價僱傭了幾個覺醒者僱傭兵任務地點也在利加洲,軍部懷疑可能要對荀教授他們出手。」
「這群狗娘養的,他們自己國家在農業上沒有突破,居然還想著毀掉我們的!」
荀教授他們的成果,極有可能是末日之後糧食危機的一個突破口,他們不為全球著想,也不為自己想想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