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更何況是末日這種全民都得動的事。
最近各項事宜實在是太多太多,現在所有的政府人員都面對龐大的任務量,大家恨不得一天掰成十瓣用。
不過這裡面最讓大家憂心的還是糧食,畢竟民以食為天。
老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可昭國是個人口大國,一共有十億人口。
按照一個人平均每天消耗兩斤米飯,也就是1千克糧食算起,全國一天最少也要消耗一百萬噸糧食。
根據資料顯示,昭國近十年的糧食產量都極為穩定,大概四點八億噸到五億噸之間。
這樣的產量已經相當高了,夠一個十億人口大國自給自足一年還有一億噸多的剩餘。
可今時不同往日,末日要來了,於是今年有了個極其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末日發生的時間在十月初,而昭國的秋收時間在十月到十二月。
一想到這個宋思來和鄭常弘愁的眉毛都要皺沒了。
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那些糧食不收晚收會直接浪費,但若是提前收只怕都沒長飽滿,水分非常大,尤其是玉米小麥這些到時候產量得大大打折扣。
唯一好接受點的便是水稻分早中晚稻,早稻七月中下旬收割一波,晚稻九月中下旬收割,剛剛好能在末日前趕上兩波。
但就算這樣今年的糧食也一定會大幅度減產,哪怕按照最高產量五億噸和減產百分之三十計算,最後也只有三點五億噸左右。
雖然昭國是個自古就喜歡囤積一些糧食,生怕餓著自己的國家,每年在中央和地方的儲備糧足足有二點五億噸左右。
但這裡又有一個問題,儲備糧的存在是短期應急,又因為儲存條件等各項問題還要去掉一部分腐壞的。
另外陳糧是每年都是需要更換的,大部分的陳糧都會在秋收前66續續被拿去釀酒或者是做成飼料,以提前騰出庫存等待秋收加入糧。
根據今天收到的最統計資料,倉庫里儲存的糧食能夠供給食用的大概只剩下兩億噸。
也就是說在末日來臨前所有糧食加起來一共有五點五億噸左右。
雖然這些數字聽上去都很大,但實在架不住昭國人口基數大,這些糧食按照一人一天兩斤的用量來算也只夠十億人口一年半。
說得殘忍些,末日會讓相當一部分人失去性命,這些糧食還會撐得久一些,可能撐到十年嗎?
宋傾給出的預測表起碼有十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末日十年內不可能結束。
而且根據宋傾所說,末日後各種天災頻繁發生,這種惡劣的氣候條件已經不適合曾經的糧食作物生存,末日來臨後糧食一直只有消耗沒有產出。
這簡直就是坐吃山空的寫照。
作為擁有幾千年血脈的昭國一想到有土不能種糧食,只能每天坐等消耗存糧,擔驚受怕哪天沒得吃餓死,大家瞬間感覺渾身哪哪都不舒服。
於是農科院那邊直接開啟緊急預案,所有研究員都在進行各類天災模擬,打算改良出適合在末日生存的型植物。
宋思來他們從不會懷疑自己國家的人才所具有的潛力,但這個過程需要多久是個未知數。
而且宋傾沒有告訴他們,在她看到的預知里昭國什麼時候研究出來適合末日種植的糧食。
那他們是不是可以猜測,在她的預知里昭國乃至世界很可能十年內都沒研究出型作物?
一想到這,宋思來心中就控制不住地憂慮。
人民的未來,昭國的未來,人類的未來,究竟在哪裡?
「我們從國外採購的幾批糧食到了嗎?」宋思來問向一旁的鄭常弘。
「已經到了兩批,葉毅那邊已經派人去接了,一共有八千萬噸,但我們最近幾天買得糧食數量實在太多,很是扎眼,克爾辛聯邦那邊已經盯上我們了,其他國家也不太想賣,估計是怕我們在購買備戰糧。」鄭常弘想到最近頻繁在買糧上碰壁的經歷嘆了口氣。
宋思來批覆文件的手頓住,鏡片下閃著光芒的鳳眼盛滿了憂國憂民的情緒:「八千萬噸太少了,這隻夠全國人口吃八十天。」
但其實末日前昭國每年進口糧食最多也就一億噸。
他們現在能買到這個量已經很高很高了。
畢竟整個碧雲星一年的糧食產量也才只有25億噸左右,而且現在幾個糧食大國的產糧也還沒下來。
宋思來長嘆一口氣,想到最近大筆大筆的財政支出,還是狠下心來說:「看看吧,實在買不到糧食,冷凍肉類還有罐頭乾麵包之類的也可以買!凡是能長期儲存的,統統都買!」
鄭常弘聽得手一哆嗦,他看著宋思來活像個被錢逼瘋了的管家婆:「老宋,你認真的?!你知不知道我們最近的財政支出有多少!等會我就把曹部長叫過來,讓她單獨跟你說道說道。我可跟你說好,你不准躲起來讓我一個人承受她的念叨。」
提起雷厲風行的曹娥嬌,宋思來也頓了一瞬。
但想到昭國那岌岌可危的存糧,宋思來又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那你說怎麼辦?估計我們最多還能再到手個五千萬噸糧食,但這些加起來也只夠兩年多的使用,總不能最後看著我們的國民活生生餓死!」宋思來想到那副場景,心都在抽疼。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