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睡了多久,许大茂就被人摇醒。
揉揉眼睛,打头的正是王医生。
王医生刚要说话,便被后面以为老者拨到一边。
“王医生,你们这是?”
王医生连忙介绍道:“这是我师伯,瞿白秋先生,这是我师弟季夏。”
许大茂对着两人点了点头,“瞿老先生好,季先生好~”
“许小哥儿,这方子是你开的?”瞿老先生急忙问道,这年头想找个有天赋的弟子不难,但是中医的学习成本很高。
很多有天赋的人,家里根本不太愿意孩子学中医。
这里的成本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成本。
中医不似西医,中医学出来之后基本算是全科,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学有所成起码也得要十几年时间。
而西医则是细分为各种科室,可以具体学习哪一科目,这就大大缩短了学医时间,可以早早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挣得了工资为家庭减少负担。
寻常百姓却没有这么多时间,这年代就算没有成年也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
刚刚他这师侄拿来一副药方来让他看看,问清楚来由之后,他也来了兴趣,一个病人给自己开药方,这要么就是自己会医术,要么就天赋异禀。
师侄说过这个病人才高中毕业,这才带着徒弟来到病房。
许大茂说道:“是的,老先生,这是我自己对症开药,不知道先生……”
瞿老先生笑着说道:“许小哥儿,老朽并不是怀疑你的药方有什么问题,这药方极好,我以前也开过类似的房子。”
“你的医术学的是那一派?”
中医虽然不分大科目,不过却是分派别,并不是门派的派别。
是由不同的学说师承形成的诸多群体。
例如医经学派,就是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理论体系展出来的一个派别,历代医家则是以此思想为指导展下来。
经方学派则是以各种经方为展,历代经方学派的医家几乎都有经验方的著作,例如孙思邈便是经方学派,著有《千金药方》。
其余的例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学派,主要围绕着其所著的《伤寒论》。
河间学派,亦称寒凉派。
还有易水学派,温病学派等十来种学派。
近代医家皆入其中,以这些思想理念体系为纲要学习中医。
许大茂想了想,前世爷爷好像什么都会,他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哪个派别。
只好厚着脸皮说道:“老先生,小子自学。”
“学了哪些?”
“《神农本草》,《金匮要略》,《伤寒论》,《黄帝内经》,《汤头歌》……”许大茂林林总总说了二十多本书。
“为何读老庄?”
这是要考校他了?
许大茂恭敬地说道:“孙思邈先生书中提过,不读老庄,不能认真体运,所以欲学医理,先学文理,医家奥理,非儒释道不能明。”
许大茂这样说也不是无的放矢,爷爷也说过,古代很多名医都是出自儒释道三家,古代名医要学的可不止前人留下的医术,其他的阴阳五行,易经八卦都要学。
有些病案治疗还要结合季节、光照等外在因素才能治愈。
而儒释道三家基本都是博学之人,再去学医也是事半功倍。
古时很多读书人考举不中,或者进入朝堂却格格不入,便弃文从医成为了一代大家。
这也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一种由来。
“可读了《易经》?”
“未读全。”
“未读全?为何?”
许大茂说道:“图书馆中没有。”前世他易经读了不止一遍,不过仍然是一知半解,其中内容深涩能难懂,蕴含诸多奥义,比黄帝内经难读十倍,不愧是万经之。
不过他记忆中京城里的图书馆中并没有《易经》正本书。
要是说了,那就穿帮了。
“好~好~好一个图书馆没有,”瞿老先生高兴地抚须而语,“吾辈后继有人矣!”
许大茂说道:“先生,小子不过是纸谈兵耳~”说纸谈兵也不算错,前世他学了爷爷那么多医术,在中医馆看得最多的不过是邻居们的跌打损伤。
“以前父母在外讨生活,家里只有一个小妹,每逢周末,就带着小妹去图书馆打时间,这一来二去便对医术感兴趣了。”许大茂说的这些也不是无的放矢,他确实去过很多次图书馆。
以前父母都在娄家做工,春娇看别人的小孩有小人书,跟他讨要,他便带着小妹去图书馆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