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正是阳春三月,村里家家户户都忙着春耕。
天刚亮,桃花村不少人家都升起了炊烟。此时村里炊烟袅袅,鸡鸣狗叫,一片祥和。
桃花村的一座普通农家小院内,十一岁的叶青青睡得正香,带婴儿肥的小脸蛋睡得红扑扑的,可爱极了。
小院里住着的是叶家,叶家一共有七口人。
叶老爷子叶贵田,叶老太太李春花,叶父叶丰收,叶母王绣,大儿子叶东林十二岁,大女儿叶青青十一岁,小儿子叶西林九岁。
叶老爷子和叶老太太年轻时就开始养猪,是村里有名的养猪能手。
每年叶家都会养上五六头猪,半头留着自家吃,其他的都卖给村里的屠户,靠着养猪每年都能挣个七八两银子。
叶父在镇上的一家杂货铺做伙计,他从十五岁就在杂货铺里面做伙计,一做就是十五年。
王绣是绣娘的女儿,不仅贤惠能干,还有着让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羡慕嫉妒的好绣技。
叶老爷子和叶老太太每年养猪都能挣个七八两银子,叶父在杂货铺每个月也有六百文钱的工钱,叶母绣活好每月挣的银子比叶父还多。
除了三个孩子,四个大人都是能赚钱的。叶家在桃花村,算是条件比较好的人家了。
不过虽说家里挣得多,但是花销更多,当家的叶老太太精打细算,每天都操心着家里的用度。
叶东林和叶西林,兄弟俩在村里的学堂上学。
学堂一个人一年就要收一两银子的学费,而且书本、毛笔、纸张这些都是要自己买。
书本纸张这些都是金贵的东西,每次叶父进去书铺帮儿子买东西,都像要割他的肉一样。
不仅如此,叶家不管老的中的小的都是馋猫,鸡下的蛋、山上采的蘑菇、晒的腊肉通通都逃不过他们的嘴,还整天馋肉馋糖。
当家的叶老太太嘴上说着嫌弃,但也是刀子嘴豆腐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着他们。
因此外人看来顶顶有钱的叶家,其实手上的银子并不多。
叶老太太往锅里抓了几把玉米碎又加了两把大米,加上水就开始熬粥,点上火后拿出了几个红薯削皮切碎,放进锅里一起熬粥。
红薯是冬红薯,冬红薯比夏红薯要甜很多,不管蒸着吃、烤着吃都深受叶家一家的喜欢。
家里的几个小馋猫不是要烤红薯,就是要做拔丝红薯。
而叶老太太喜欢做红薯粥,红薯甜甜的,而且特别能饱腹,煮出来的红薯粥香甜软糯,叶老太太每天都熬上一大锅。
家里的几个小崽子正是能吃的时候,除了一大锅粥,叶老太太还煎了一大筐的饼子,玉米面做的饼子,金黄金黄的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红薯粥快熬好的时候,叶老太太将三个洗干净的鸡蛋放进粥里,将咸菜拌好后,再将煮熟的鸡蛋从粥里面捞出来。
叶老太太将饼子拿到饭桌上,叉着腰对着院子大声喊道:“吃早饭咯,吃早饭咯!”
叶老爷子刚将门口旁边的菜园子浇上水,将水桶放到院子的地面上说道:“老婆子,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
叶老太太叉着腰瞪了一眼叶老爷子:“你这个老馋虫,家里大的小的都随了你,整天就知道吃,多少银子都不够你们吃的。”
“能吃是福,吃得好身体才能好,花钱买吃的总比花钱买药好。”叶老爷子摸着胡子笑呵呵道。
钱变成东西吃进肚子里,总好过把钱花在药铺里,进一趟药铺少则几百文,多则倾家荡产,这笔账叶老爷子自认还是很会算的,药铺休想从他这里赚到一文钱。
叶老太太将粥放到桌子上,往身上的围裙擦了擦手,风风火火地喊道:
“就你聪明,赶紧把那两个臭小子叫起来吃早饭,磨磨蹭蹭的,再不快点去学堂都快迟到了。”
村里的学堂是叶童生开的,叶童生家境贫寒而且资质也一般,不过叶童生心态很好,早早做起了村里的启蒙先生,靠着学堂一家人也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的。
“狗贼,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