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十個科室,近百名醫護人員的努力下,成功在死亡邊緣救回了23條生命。
脫下帶血的無菌服,宋喻明貼身的工作服和白大褂已經黏在一起了,就連夾在胸前口袋裡的紙都能擰出水來。
然而搶救只是第一步,重度燒傷病人的休克期,更是一環比一環兇險。
就在大家稍微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前台的護士跑了過來:「血液中心打電話說,血漿的庫存告急了。」
「這麼快就用完了?」
「這次的事故太嚴重了,初步估計就有兩百人受傷,那點存量根本不夠用。」
「我們這裡還有兩位熊貓血患者,能保障嗎?」
「剩得不多了,在向其他城市申請支援,血液中心說一有消息會立刻通知我們。」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了幾句,還沒有從緊張的情緒里緩過來,又開始為下一個問題發愁。
燒傷病人失去皮膚的保護,體液就像開閘的水龍頭,需要不斷地通過輸液補充。
臨床上補液公式,膠體大多採用的是血漿。一個大面積燒傷的病人,從入院到手術結束,至少需要上萬毫升的血。
血製品的篩選又非常嚴格,一千毫升的血漿,可能就要8~1o個獻血者。因此每逢大型事故,缺血永遠是沒法避免的問題。
就算現在號召市民獻血,從採血化驗到製備,至少也要兩天時間。燒傷48小時是補液的關鍵時期,病人一小時都等不起。
宋喻明沒有參與他們的討論,走到每一張床前,把補液量核算了一遍。
「明天一天,我們醫院大概還需要6萬血漿。」他把計算結果匯報給了吳梅,「包括45oo毫升Rh陰性血。」
吳梅點了點頭,看他臉色不太好,提議說:「小宋,要不你去休息一會?別太著急了。」
「我先補搶救記錄。」宋喻明全然沒有睡意。等遇難者家屬趕來後,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與此同時,申城上方空域。
「東方532o,申城雷達識別了,保持高度48oo。」今晚的進近管制室是江聽然值班,半小時前他剛接到電話,看到這個航班號,問道,「東方532o,證實一下,你們的飛機上有血漿?」
「證實,」程向黎答道,「有五千毫升稀有血型血漿,用於支援申城的爆炸事故。」
「我接到通知優先保障你們的航班。」江聽然開始指揮轄區內的飛機,「春秋8932,保持高度42oo,航向28o。」
「南方8212,上高度58oo,動作快一點。」
「國航1866,保持高度39oo,右轉航向12o。」
「南方8212,聯繫申城區調135。75,再見。」
「南方3595,減到16o,聯繫明橋塔台118。1,再見。」
……
江聽然連著發布了十幾條指令,看著雷達圖上的航路,確認安全後,給程向黎的飛機打開了綠色通道:「東方532o,下高度3ooo,修正海壓1o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