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风的。
段宝元继续说道:“再便是,长孙太尉确有被陛下处处节制的意思,但到底还没有真正下台,若是陛下与他重修旧好,在此时对着废太子落井下石的人,恐怕日子就不好过了。”
“非要说的话,还有个理由。废太子并不仅仅是梁州都督,还是以梁州为封地的梁王。此地的官员之中,出自早年间太子府嫡系的还有几1人,有他们从中拿捏斡旋,要将有些消息隐瞒下去并不难。”
段宝元刚说到这里,就听他的侍从忽然在车外来报,说是梁州都督府长史邀请他往南郑城中再走一趟,既算是为他接风洗尘,又打算向他致歉。
这话说得含糊,不过是因何事致歉,还是不难猜到的。
为的正是梁王今日的表现。
段宝元犯难于自己如何应付,却忽听小公主已抢先一步说道,“你去吧,这不正是印证了你方才的猜测吗?你既要在蜀中任职,和这边打好关系还是应当的。”
“对了——”
段宝元刚挪出去了半个身子,就听李清月又补充了一句,“记得将与会官员都在什么职务上记下来,也记一记他们对你的态度。”
这是为何?
段宝元跳下车去,朝着那前来传讯的梁州小吏走去的时候,在心中琢磨。
小公主年幼却心思深沉,以他看来,她何止是在洛州将那些和尚玩弄于股掌,如今还盯上了那位下台的太子。
又或者,这也是出自于皇后的授意。
但看她的表现,她好像并没有打算直接将梁王的种种行径举报给陛下,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又有些让人吃不准意思了。
哎,算了,他想那么多做什么!
反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页面试试。
千里江风“嘘,小点声。”李清月回头警告,“我们是来偷偷考察的,有点自觉好不好?”
方才出声提醒的卢照邻:“……”
公主在前几1日还说,他若有心要朝着文学家的方向展,总该走南闯北,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就如这山南道的民风民俗。
可若真要让他记载南郑是何种样子,他怕是要写出一句“已乘晚来兴,还踏一春田”了。
说出去谁信啊,这大半夜的,公主身先士卒,偷偷造访梁州老农的田地。
想归这样想,眼见唐璿和阿史那卓云已是脚步稳健地跟了上去,生怕落后太多,便要找寻不见公主的踪影,卢照邻也拎着手中的提灯追了上去。
没走几1步,就见小公主已在一处青苗旁蹲了下来,还在嘀嘀咕咕着什么。
“之前在远处看着,还觉得此地草木青青,近看起来……”
若是光线明亮的话,众人大概不难看到李清月的眉头拧起了一瞬。
饶是她觉得自己算不会种田的那种,只在穿越前参加过几1次下乡支教,顺带见识过一点农耕;她也很清楚在方今这个时代要谈农作物高产简直是在耍流氓——
她都觉得这田地里的麦苗长得好生磕碜。
按说自汉代就已有种植农书,到了北朝时期,还有一本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在国子监藏书的地方她就曾经看到过,可这田地之间,何止是不按区田划分,没有翻土深耕的痕迹,还几1乎没在田间寻到沤肥的踪影!
说是刀耕火种的天生天养真是一点不错。
倒是这田地的肥力和湿润程度堪称优越,或许正是因为没有过度开垦的缘故。
也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庆幸于此事,还是应该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页面试试。
千里江风定的赋田数额,一个成年男丁也只分到百亩田地而已。
五百亩地……刨除掉荒地也绝没可能照看得过来!
“还不可能人人都致力于农耕。”李清月有些惆怅地算道,“总会有人是坐享其成的,有人要经商贩售,还得有人选择就学读书。这就让能从事耕作之人更少了。”……
“还不可能人人都致力于农耕。”李清月有些惆怅地算道,“总会有人是坐享其成的,有人要经商贩售,还得有人选择就学读书。这就让能从事耕作之人更少了。”
但并不是说,有这样多的田,就真能让人按照这样的标准去种了。
比起让此地人人有田可耕耘,最后的结果更有可能是,耕牛和上好的农具都被掌握在了少数人的手中,以便让他们能开垦、养护好更大范围的田地。
至于其余生活在梁州地界上的百姓,谁还去管他们要如何度日呢。
也难怪比起耕作,更多人宁可选择危险的矿石开采工作。
因为只有这等门路,才是能够让人吃饱饭的。
从赵六口中轻描淡写说出的“本地人才知道这习惯”,真有逾越千斤之重。
但凡梁州都督能有贾敦颐那位洛州刺史的治政手段,早就应当对这等风气抓一抓了。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