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月是一点都没有想到,“逐食”居然是这个逐,这个食。
可按照澄心彼时自言自语的状态,卢照邻所给出的这个解释,又应当没有出错。
这话中的语境是相符的。
关中缺粮,让百姓流亡于外觅食,是为逐食。
这完全是一个现代人很难在历史事件的记载中留意到的残酷事实。
在李清月的认知之中,长安的政局风云才刚落下帷幕。
这是年轻的天子自权臣的手中收回权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正要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
伴随着“上有所好”出现的投机倒把,也终究不会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而当皇后、太子初立所带来的大酺三日到来之时,因正当秋收,也理所当然地让人能喘一口气。
百姓们不再像是平日里的情况一般,被限制三人以上的聚众饮酒,正可找亲朋好友共聚,品一口长安庆典中的热闹劲儿。
但李清月忘了,打从她穿越到这个时代以来,她见到的便都是长安上流人士的生活。
所以她不会觉得,饭桌上出现缠花云梦肉、素蒸音声部、樱桃蘸乳酪是什么奢侈的东西,只恨自己还是个小婴儿,便无法品尝到这些“大唐风味”的美食。
她一面看着母亲协助计算官员四时衣物的开支,觉得九品官花五个月的俸禄才能置办齐一套真是有点奢侈,是该削一些支出。
却忘记对于更多人来说,要攒出租庸调便已不容易了,更谈何四季数套衣物之说。
就算是身在这片庆典的场面之中,她也不会去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有机会享有参与街头闲逛的自在。
那起码是已经大略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啊。
至于那些不够“体面”的人,因他们不是关中的粮食储备所能喂养得起的,对朝廷来说乃是多余之人,自然只能去外头自己寻找生路了。
李清月想到这里又忍不住往窗外看了一眼。
外头灯花酒宴依旧,甚至不知在哪处又多了一阵琵琶语。
她后知后觉地想起来,长安城中的贫富差距是很能用一种东西体现出来的,那便是这处里坊距离皇城的距离。
而她现在所在的位置,事实上也确实未距离朱雀门太远。
毕竟,她今日还是要回宫去的。
那她看到的,从来就只是一部分的“长安”。
也难怪在她以一种看新鲜事物的眼光说出此为盛世的时候,会听到那样的一句反驳。
但这句反驳,也轻得像是在风里一吹就散了。
直到这句“逐食”的解释一出,方才重重地捶了她一记,让人无端觉得心中发闷。
卢照邻刚要再自逐食之事往下分析粮运弊病,忽见这位小公主朝着他示意了一个暂停说话的信号。
作为一个称职的陪客,他连忙止住了话茬。
一时之间他也顾不得去想,自己的
这番答话是否妥当,便见那方才有一瞬目光沉沉的小公主,忽然朝着包厢门户的方向看去。
渐近的脚步声里那位先前下楼的宫女走了回来,小公主露出了个笑容,“澄心,你说我要不要自此地买些时兴茶点回宫?”
没等澄心答话,她已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虽说宫中美食多得是,但这毕竟是长安民间风味嘛。我想带一点给阿娘尝尝。”
澄心丝毫没意识到此地刚经历了一番插曲,见小公主兴致勃勃地挑选起带回宫的礼物,还拉上了宣城公主做那个口味鉴定之人,也不免觉得自己此前的感慨或许有些不合时宜。
安定公主还这样年幼呢。
小孩子看的,不过是个热闹罢了……
但她没看到的是,当这位小公主刚在长安城中欣赏遍了山车旱船、寻橦走索、百戏竞作和夜来酒会,在意兴阑珊中回返于宫中的时候,并没兴致勃勃地向着武皇后诉说起此番出宫的种种见闻,而是安静地趴在她的膝盖上好一会儿,才问出了一个问题。
“阿娘,你说什么才是盛世呢?”
“怎么突然想到问这个问题?”
武媚娘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有些讶然地看向自己面前的这个孩子。
这个问题若是由李弘问出来,她或许要觉得,这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词,像是刚开始学对话不久的人一样,想要弄明白每一个词语的意思。
那她或许还能给出个能让普通孩子听懂的答案。
可从阿菟的口中问出,她便要想想,这是不是当真在问询一件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