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了一圈的群臣愣住,皇帝這時說的誰?說的他自己嗎?可是為何要用他來代指?
不待眾人想明白,太醫便被人拉著來了:「快讓讓,讓太醫給陛下把脈!」
群臣忙散開來,給太醫讓出了一條道,太醫在皇帝面前跪下,正要磕頭,就聽到朱祁鈺焦急道:「這些禮節先免了,趕緊給皇兄看看!」
見太醫跪得難受,朱祁鈺又吩咐內侍去給拿個軟墊來。
朱元璋雖閉著眼睛,卻也能聽見身邊動靜,知道如此忙活的,便是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也就是天幕所說的「大冤種」。
見他此時圍著自己轉,滿腔焦急的樣子,不似作偽,更有宅心仁厚,予太醫以軟墊,可見是個厚道孩子,和自己的朱標有幾分相似,心下滿意的同時,又舒了口氣。
朱元璋有些不太好的預感,感覺自己在這個身體裡撐不了多久。若朱祁鈺可靠,在自己離開之前,必要將這萬里江山託付給他。
太醫摸了著脈,一群人就緊張地盯著他。
過了小一炷香的功夫,太醫才慢慢道:「陛下這是受了外事刺激,氣血翻湧,倒行逆流,有所失序,才致兩眼發黑,四肢酸軟難控。只需歇息片刻,便能恢復了,郕王1與諸位大人不必擔憂。」
朱祁鈺仍舊憂慮:「太醫可摸清楚了?皇兄正值春秋鼎盛,今日卻頻頻扶額,數次幾欲暈厥,可有什麼隱疾?」
不待太醫回答,便有一個女聲道:「皇帝好著呢,哪裡有什麼隱疾?」
眾人忙起身見禮:「見過太后娘娘,皇后娘娘。」
原來是一直守在內廷的孫太后和錢皇后,聽說皇帝暈厥,還請了太醫,便匆匆趕來了。
朱祁鈺也退到了一邊,他知曉孫太后一直看不慣他,不欲與她產生衝突,一直以來十分順從避讓。
朱元璋睜開眼睛看了看,也知曉了這位是朱祁鎮的生母。
想起以前孫太后和朱祁鎮的相處,朱元璋覺得正應了那句「慈母多敗兒」。
果然,孫太后上前就要來撫摸朱祁鎮的額頭:「我兒還好麼?」
朱元璋直接抓住了她的手腕,哪怕這是朱祁鎮的生母,卻也是後世子孫的皇后,與她們有接觸,讓他心中怪彆扭的。
「無須擔心,太醫說了,躺一躺便好了。」
孫太后只覺得皇帝的手格外有力,心中詫異,卻也沒做他想,只認為是男子力氣大,說明她兒子身體康健,並無大礙,反而放了心。
孫太后收回手,道:「你無恙,我便放心了。」
皇帝輕輕揮手,道:「母后請回宮去吧,無需擔憂我。」
孫太后道:「這就回去了,不過聽說皇帝身邊的王公公抱恙了,無法服侍你,我將身邊的太監給你用,你有人伺候著,我也放心了。」
朱元璋嗯了一聲,狀似應了這小事,心中卻驚異得很。馬皇后對朱標,對其他孩子,都不會這樣隨意將身邊的人換來換去的,這太后卻將帝王皇宮,當做是普通人家似的,一點不知避諱,皇帝身邊的人,豈可輕易安排?
孫太后其實還想問問天幕的事,可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又不好直接詢問,免得落下後宮干政的話柄。只好就這樣,帶著人又走了。
朱元璋可是鬆了口氣,他還不想應付蠢玄孫的後宮女人。
太后走了,朱元璋感覺恢復了不少,看來剛剛兩眼發黑,幾乎暈厥,確實是氣血逆行的緣故。
眾臣見皇帝恢復了過來,心裡稍安了一些。
緩過勁來後,眾人又重將注意力放在了土木堡之變上。
被皇帝暈倒的事情一嚇,大家倒是沒有剛剛那麼震驚憤怒了,反而擔憂起後續的發展來:
「不知道瓦剌軍俘虜了皇帝,接下來會做什麼?」
「以徽宗欽宗二帝的經歷,怕是討不到好。」
「唉,帝王受辱,國家蒙難,朝廷痛失多位肱股之臣,這可如何是好!」
「我擔憂,好一些的,還能如宋一般,偏安江南,若是差一些……」
後面的話,那位不敢說出口,差一些就是直接滅亡,換個人家來當皇帝。不過,天幕說的是腰斬,那大明必然是還在的,只是狀況如何,就不好說了。
朱元璋還未完全恢復,但他更記掛的事天幕所說的話。他也急切地想知道,皇帝被瓦剌人俘虜了,大明朝是如何應對的,難道真的就讓瓦剌人長驅南下,破了這京師重地,以後大明也如宋一般,只能據守江南,對北地的都城望而興嘆嗎?
第23章普信皇帝朱祁鎮(23)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極為有可能。
皇帝被俘時,便是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僅損兵折將、國防空虛,更是會打擊全國的士氣,令官民皆失去鬥爭之心,心中之門戶洞開,實為最兇險之事。
朱元璋擔心之事,也是文武百官所擔心之事,更是除玄燁以外,其他帝王所牽掛之事。
李世民理智分析:以那些外族勢力索求無度的貪心之態,必然向大明朝廷勒索,若只是要金銀財寶倒還好,恐怕以皇帝為質,要求割城賠地!
劉徹道:還想著那狗屁皇帝作甚?直接換個皇帝了事!
秦始皇曾為質子,知曉那種屈於人下之感,且質子之分量,遠不如一國之君,此時他也亦認同劉徹:換國君乃是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