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恒星流浪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河系中央黑洞和恒星都非常密集的区域,更是隔三差五就会生一次。
但无论如何,孤立恒星也不应该扎堆出现,所以孤立恒星的密集存在也是非非自然的现象。
更何况这些恒星的质量都是一样的,彼此间最近的距离都是一光年。
将这些一光年的间距连接成线,就形成了二十六个标准的四面体。
面对这样的标准几何形态,油女铁丸当然感到很奇怪,但也没有多想,越过了这些恒星,探索所谓的直线航线去了。
毕竟对那时候的周文明来说,恒星不算是很重要的资源,行星且是固体行星才是资源。
等到从大筒木的楔中解析出大筒木文明和意识文明的战争方式,他才将这一片恒星和战争联系起来,隐隐的猜到这里是战争其中一方储备的弹药库。
当年战争的时候,这里应该还有层层叠叠的星云遮挡光线,外围更是有黑洞阵列屏蔽重力场变化,并且作为射恒星的动力源。
当确认敌人的重要目标后,就调动一颗恒星离开“弹药库”,进入黑洞阵列的核心,作为炮弹被射出去。
这一切都是油女铁丸和其他降临者在头脑风暴会议上提出来的,恒星被当做弹药使用是楔的信息中明确记录的,但没有记录具体应用方法,事实上肯定不会是这么简单的应用。
人类记录他们深感得意的级大炮时,也只会说射出重达多少多少吨的钢铁炮弹,而不会记录下这个炮弹的详细信息。
比如炮弹会爆炸,不但能凌空爆炸,还能设定成钻地爆炸等等。
人类文明灭亡后,新崛起的文明刚刚进入青铜时代,看到这样的记录后,大约也只能想象是某种投石车,抛射了巨大的青铜块。
总之,对周文明来说,恒星阵列曾经是毫无意义的玩意,但现在却是最为难得的资源重地。
恒星级战力的降临者们如今就在这片恒星群中辛苦劳动,在每一个恒星上建设出自己的恒星大炮,准备用来轰击远道而来的大筒木一族。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降临者们才现,穿成一串的恒星系是怎么回事了,那是瞄准的参考线。
忍界宇宙和前世的宇宙一样,光就是一切度的极限,伽马射线暴的扩散度也就是光。
对于好几个恒星系外的目标射击,距离就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大麻烦。
哪怕是较近牧树者星系,距离恒星阵列也有足足十七光年的距离,伽马射线暴射后,需要整整十七年才能到达目标区域,哪个敌人会在这里等待这么久?
光的伽马射线暴尚且面临如此问题,大筒木文明直接投掷恒星肯定是更慢,毕竟不存在物质能够达到光的可能。
这是宇宙的铁律。
所以,从恒星阵列这里起的攻击,必须要通过空间压缩的方式加,达到光的数百倍,数千数万倍,甚至更高的实际度,才能有效的攻击到目标。
经过难以想象的空间压缩后,校准就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空间压缩的厉害了,时间也会随之变得不准。
于是这样的远程攻击中,一连串的恒星系所形成的重力环,就是最好的校准标尺,能够帮助攻击者在空间和时间同时混乱的情况下,准确的瞄准目标。
至少,偏差不会太大,保证伽马射线暴的自然散布本身,就能覆盖到要攻击的目标。
相关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阵列中的二十六颗恒星,如今已经完成了其中十六颗恒星的大炮建设。
这不是恒星级战力们懒惰或建造度慢,而是周文明传统的问题导致。
在大型设施或工程建造过程中,周文明的科技或成员实力快进步,导致工程尚未完成,相关技术就被淘汰,不得不推倒重来。
虽然才完成了十六颗恒星的工程,但实际上降临者们已经进行了四十九次工程。
只不过接近五十次工程汇中,一半都是没有来得及完成就不得不重新开始,而更有九次是彻底完工,甚至都进行了试射后,依然拆除重建的。
重复工作总是最让人心烦意乱,降临者群体中最顶尖的存在们情绪普遍变得暴躁,迫切需要开解。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敌人,狠狠的收拾目标一顿,让大伙把心里的郁闷都泄出来。
但大筒木一族是如此的墨迹,久久不能到达战场。
油女铁丸只能另外想办法。
开拓星际宇宙应该是消灭大筒木一族,独霸整个宇宙之后再提出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