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嗣源去世的前后,吴国也举起了丧事。原来是徐知诰的义父——徐温,去世了,作为控制吴国权柄二十年的老将,将之比为司马懿毫不逊色。他先是利用张颢作乱,接着他又杀了张颢,成功的控制住了吴国的局势,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如果司马懿再世,还不一定能够玩的过他。
不过,就算是徐温如何老奸巨猾,皇帝的位置终究还是落到了他人的手里。徐知诰本是他收养的儿子,原本姓李,在一场战役中,徐知诰的父亲被杀,六岁的他就做了孤儿。不久之后,母亲也去世了,少年的他游荡在濠州的开元寺。后来,吴国的开国皇帝杨行密在攻下濠州后,见到徐知诰面相惊人,知道不是凡人,于是将其收为养子。殊不知,正是这个样子颠覆了他的吴国江山。可是,杨行密的儿子们却不愿与一个落魄的人为伍,于是杨行密只好忍痛割爱,将他让给徐温抚养,从而有了徐知诰这个名字。
后来徐温利用一招一箭双雕,既铲除了政敌,又得到了朝廷的控制权。可是这一切,对于徐知诰来说,都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他是养子,从来没有父亲立养子为后的先例。当然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照样当上了皇帝,可是他凭借的除了养子的身份,还有手中的兵权,也就是说,要想获得徐氏兄弟轻轻松松靠着名分就能得到的东西,徐知诰要付出多几倍的努力。于是,徐知诰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使得他在徐温的印象中越来越高大。尽管如此,徐温还是立了长子徐知训为接班人,可是他的运气很不好,后来在朱瑾的叛变中被叛军所杀。徐温依然是想传位给儿子,于是立了次子徐知询做自己的接班人。徐知询也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所以他一直在与徐知诰争权。徐知诰虽然羽翼丰满,可是依然无法对抗徐氏家族的整体实力。只好从感情方向出击。他利用徐温年老多病的特点,多次嘘寒问暖。反倒是徐知询不知收敛,多次口出狂言,说什么徐温一死,他就是吴国的老大了,巴不得徐温早点死。听了这些话,已经寒心的徐温开始慢慢转向徐知诰。徐知诰虽然不是亲生,可是对待弟弟妹妹,尤其是对自己尽到了孝道。所有,有时候徐温会觉得很对不起徐知诰。
只要有了这样的想法,时间一长,徐温就已经动了废立之心了。恰好徐知询不知收敛,在多次政事中处理的结果没有让徐温满意,而且也拒不接受徐温的正确指导。徐温一气之下,一不做二不休,将徐知询从金陵调到外地任镇南节度使去了。这镇南节度使位于赣州,管辖范围与汉国、楚国、闽国交界,因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是,徐知询到任之后,却只顾玩自己的,根本不理事。徐温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徐知询被调走,徐知诰自然就顶了上来,原本徐温想让自己的其他儿子接任,可是他们都已经被徐知诰的假面孔所打动,纷纷在二哥与义兄之间,选择了义兄,并表示,如果不让义兄接任,他们徐家怕是要塌了。徐温也意识到自己儿子虽多,可是真正有能力的却很少,于是,他只好无奈的将权力交给了徐知诰。
交接权力之后,徐温渐渐病了,拖了半年之后,竟然沉重起来。不久之后,就驾鹤西去了。吴国的权力终于落到了徐知诰的手里,徐知诰高兴地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自己一介农民之子,竟然能够执掌一国权柄?此时的吴王依然是杨溥,听闻李存勖和李嗣源两大强人相继去世,继位的是一个不满十九岁的公子哥。杨溥顿时就恢复了皇帝的称号。并改元天柞。徐知诰对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不太追求,杨溥想当皇帝让他当去,自己不掺和这热闹。
可是,这已经没有了实权的吴国皇帝,难道还要继续这样存在吗?徐知诰在每一个夜晚都在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认为,皇帝还是应当保留的,原因不在于他不忍心杀了杨溥,而是当时荆州的合约规定,一旦各国国内,有权臣弑君,天下诸侯共同讨伐他。眼下李嗣源虽然去世,可是大唐未亡,一旦大唐呼吁,吴越国肯定兵。这样一来,为了自己的虚名让百姓遭受实害,徐知诰认为很不值得。韩熙载多次劝说徐知诰多了鸟位,徐知诰却多次表示慎重,也许就是忌讳大唐的盟主的地位。
不过,虽然不篡位,可是跟曹操一样,封个王什么的,还是可以的。于是,徐知诰先是继承了徐温的齐国公,接着又被封为齐王,管辖江南江北大片领地。吴都广陵被包围,正如同皇帝杨溥被徐知诰的亲信左右包围一般。徐知诰在金陵建造了王宫,规模宏大,比在广陵的吴国皇宫大多了,不少人传闻,徐知诰就是在为自己建造皇宫。得知消息的杨溥想到,与其自己做傀儡,倒不如主动逊位来的痛快,免得坐的久了,引来徐知诰的猜忌。皇帝担心大臣猜忌,主动让位,看来这世界真是黑白颠倒了。
当韩熙载来向徐知诰传达杨溥意思的时候,徐知诰却保持了难得的理性,眼下大唐虽然风雨飘摇,只要大唐一天不倒,他就一天不能篡位。他是一个极有耐心的人,当初他从几个义弟那里夺来权势,不就是耐心的结果吗?
徐知诰不肯接受逊位,反倒是让杨溥着了慌,难道这徐知诰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可是,眼下的局面,除了不停地向徐知诰表达逊位的意思外,好像也别无他法。于是他安排使者亲自游说徐知诰。使者去的多了,徐知诰也烦了。明白说道:“不是不接受,时候未到。”杨溥无奈,只好静静等候那个时候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