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相克却也能阴阳相生,交融内外可分虚实,亦可虚实不分。
天罡地煞之变推衍之终,不就是化乾坤转虚实么?
看天地,悟缘生!
只看不悟何来缘,何来生?
春来大地,天地已经过冬,而我只以内天地交感自然,自己却长春不老?
易书元仿佛放弃了抗争,自身元气以更快度流逝,变得枯瘦干涩,变得白苍苍。
死亡的气息逐渐逼近,形容枯槁的易书元睁开了眼睛。
眼前的天地不再是原本的天地,面前的葫芦也直接变成了丹炉。
虽自身元气尽失,已经是临终之刻,但炉火熊熊,没有因为身中没有灵气而熄灭,反而越来越猛烈。
“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
声音自易书元口中出,低沉浑浊如同闷雷。
“隆隆隆隆。”
雷声一般的响动传遍山野。
而丹炉也在不断抖动,这一刻,由虚至实,聚少成多,渐渐有无穷无尽的元气在周围化生而出,不分内外天地。
这一刻,易书元枯木逢春!
(本章完)
书上说,五行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内炼五行也讲求一个俱全,如此五行圆满才能算是“真人”。
易书元此前的修行一直是不懈怠的,对五行之道的领悟也颇有心得。
但是易书元毕竟修行尚短,对五行之道的领悟不可能一蹴而就。
灰勉对控水也很有心得,算是为易书元提供的指导。
得《五行妙术》观水之道后补充领会之下,易书元对水行之妙已得三分真味。
易书元擅长御风,入道之劫历经惊蛰之雷,雷属木,而抚尺玉惊属雷属木,木行真意易书元也体会极深。
御金御土有阔南山神心得馈赠,
尤其是御土,易书元虽从未施展御土之法,却借通感之能领会其中真意。
但御金易书元总是差点意思,御火则是他五行之中最弱的。
这或许和易书元自身的性格有些关系。
在诛杀猫妖的时候,易书元于御金之道,领会了那几分锋芒,更是在炼酒之时领会了几分躁动的御火之灵。
自身不足得以弥补,到如今易书元有了内炼五行的自信了。
随着易书元的修行越来越深入,心神不断延伸,恍惚之间分不清心中内景与外界天地的区别。
内景之中,易书元盘坐在山巅丹炉旁。
而在外天地之中,易书元盘坐之地边有一个酒葫芦,其形竟和丹炉十分相像。
酒葫芦拟丹炉变化,本是易书元此前福至心灵的想法,在此刻成就了内外呼应道法自然。
更能借天地之力突破自身桎梏!
某一天,灰勉从修行中醒来,它看向一侧,竟然看到自家先生面前的不是酒葫芦,而是一个大大的丹炉。
嗯?
灰勉用爪子使劲揉了揉眼睛,再看的时候易书元面前的还是酒葫芦。
灰勉愣在那边开眼又闭眼,好一会也没弄明白刚才是不是错觉。
——
山中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灰勉坐不住的时候就会出去山中转一圈。
看着山中野果成熟,看着大雁从天空飞过,看着山中草木逐渐枯黄,看着落叶结霜,也看着雪花飘落
易书元虽然处于修炼之中,却也同样交感万物,和灰勉一样“看”到了这一切。
但在修行上,明明已经领悟五行根本之理,却总是还差点意思,只不过易书元并不着急。
直至当年腊月二十五。
易书元只觉得这一刻内外天地虚实之间气机交汇。
天地之间五行气数犹幕至朝,于生生不息之中化入新意,虽还是腊月,但新春之气已至。
易书元嘴角露出微笑,可下一刻就心神震动。
外天地之中五行复生,但易书元只觉得自身内景天地中,五行气息仿若内外逆转,竟开始枯竭。
这一刻,易书元明白,真的被当初的他言中了!
立春,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
劫至,内外天地交感成虚实阴阳之势,外天地苏生,于内天地则反之,五行不济,往者去而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