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一行远来河安都有些疲乏,匆匆用过夕食之后便都回房休息去了。
思齐的院子和常王妃的住处相邻,为表重视,常王和常王妃亲自带着思齐和刘赟前往住处。
思齐曾经困在这城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常王府的构造记忆依然十分清晰,等经过一处开着大门的院落之时,思齐记起来,这是当初常王供奉道家神仙的炼丹房。
这院子似乎刚刚修缮过不久的时日,地上青砖都是新的,里面还摆着求雨的法阵,看来常王如今依然笃信道家,只是不知他这法阵秋雨效果如何,能不能保佑今年的河安风调雨顺。
常王从前是一个看上去知天安命的人,如今也失去了当年的乐观和幽默感,一看就是为了河安的灾情和难民愁不已。
相比于河安遭受的旱灾,成平那边就好很多。
成平的雨水一直不充沛,去年和往年相当,思齐也早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采用了专门的灌浇水装置,几乎没有受到旱情的任何影响。
而常王这边则不同,很多田地都旱得厉害,甚至有些颗粒无收。
休息了一晚过后,思齐带着自己谋士团和河安官方签订了协议,同意将成州的准备粮食借予河安度过难关,等日后河安有了余力再还回当初接走的粮食。
思齐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无需利息,不设期限,只等河安情况好转后再按协议归还”,余下的由谋士团自己挥。
常王一直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如今这边情况实在也不好,所以思齐并不担心常王会言而无信,而是更担心河安及周边郡县的情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拨粮赈灾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今年从开年开始气候便好了许多,思齐请常王带自己和刘赟等人去田间看了作物和收成,对常王表示,河安这边的条件比成平实在好太多,但亩产收益连成平的一半都达不到,田地作物规划也不合理。
常王被思齐说得更是愁,两眼直直地盯着思齐,等着她的下文。
面对着这样的常王,思齐也不好意思在卖关子,直接将刘赟推到了前头,对常王道“如今成平民众评出的最知名、最有建树农学家便是我阿父了,不如就让他留下来多多指点一下吧。”
常王听了思齐的话大为惊奇。
真没想到刘赟种地竟然还能种出来这么多名堂。
他一直认为,自己和刘赟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因着汉室宗亲的身份和地位为大家所尊崇,但本质上还是只能依靠身份,不能靠着自身能力立足的人。
以前以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废物,没想到对方已经悄悄成了大师,惊艳了世人,这让常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刘赟端起了架子“留下指点也不是不行,只是称呼要改一改,不要再叫什么黎王,唤我先生便是。”
“从此我们都要唤贤弟作先生吗”常王颇为有些不自在道“这样叫起来实在有些别扭,这些年我都习惯了叫你贤弟,要不叫你贤弟先生”
思齐站在一旁,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又过了几日,思齐收到了刘备的来信。
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刘备和刘璋闹得有些不愉快,对刘璋把着的那块地也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再加上法正等人的倒戈,更坚定了刘备想要取刘璋而代之的心理。
刘备先把信件寄去了成平,成平那边又专程派人将信送到了正在河安出差的王主手上,思齐这才接到了刘备的这封信。
刘备也是来求助的。
如今开战在即,刘备缺少武器、铠甲和战马,想要和思齐做一笔交易,大量购置这些物资。
思齐这些年一直都在很认真地建设军队,而成平一直都处在和平安定的环境当中,一直没有生什么战争,整得成平这几年有些产能过剩,的确有不少余力可以帮得到刘备。
刘备在信中提到,他的贤弟刘赟曾说,阿瑛时时感叹缺少好的将领,他在这一方面更是幸运一些,前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如今又加了一个新进的马,也算是人才济济了。
刘备在信中承诺,阿瑛所的武器和战马等物资,日后都会按着谈好的市场价和阿瑛结算或者进行资源置换,等他那边安定下来以后,阿瑛还可以把赵云借去用上几年,如果阿瑛觉得合适,他们也可以签订长期协议。
刘备虽然在信中没有说明为何要借这些物资,但思齐估计,这可能是刘备开始对刘璋的益州有了些想法。
用这些过剩的产能换取其他资源和一个赵云,这波买卖不亏。
思齐当即给刘备回信,痛快地将此事答应了下来。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