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小殿下这样已经是很合格了。
所有人都对他寄托希望。
可、可谁会想到——
未来的殿下会、会——
哎。
糊涂啊。
何至于此。
千言万语,全部化作一声叹息。
……
天幕道:
【李承乾是个什么样的人?】
【先,从身份上,看看他有多尊贵。】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根据史书的记载,因为这位皇子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
有人认为“承乾”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承乾,“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李渊为这个皇孙亲赐。】
【公元62o年(武德三年),此时李承乾的还在襁褓里,就被封为恒山王。
公元622年(武德五年),李世民将妻子长孙氏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李承乾的侍读。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李承乾徙封中山王。
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6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同年,李世民又将李承乾侍读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中山王府的功曹。】[2]
【长孙家有多牛?
单看先前所说的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就能说明问题。
而长孙无忌的同母亲妹妹,秦王妃,长孙皇后。虽然她去世得早,贞观十年六月己卯(636年7月28日),崩逝于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却也有自己的谥号——文德皇后。而后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3]
听到这里,所有人面色一白,视线控制不住地落到上面的秦王妃身上。
李世民更是蹙紧眉头,攥紧妻子的手。
李承乾愣了愣,也不为谋反哭了。比起那那虚无缥缈的未来,他更恐慌忧心自己母亲。
他不依不饶地靠近秦王妃,张张嘴眼泪又下来了:“母亲——”
秦王妃长孙氏居然是所有人里最平静的。
她叹了口气,同时安抚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而后她又向群臣示意:无事。
到底是秦王的家事。
众人察觉无碍后,便把目光移开,只是在心里头忍不住琢磨起名医来。不管怎么说,在民间搜查看看有没有名声在
外的医者吧。
到底有些不放心。
天幕还在继续:
【而二人的父亲,长孙晟——
大家还记得up主之前提到的隋文帝把突厥打得落花流水吗?那时候,隋文帝听从一位臣子的建议,那个臣子就是长孙晟。
长孙家族本身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长孙晟有一箭双雕的美誉,且在军事外交上也颇有建树。
当时,长孙晟长期处理隋与突厥的关系,曾使计分化突厥,对突厥分裂有极大贡献。突厥之内,对长孙晟非常敬畏,听闻他的弓声,认为是霹雳,见到他骑马,认为是闪电。因此,长孙晟家得到霹雳堂的称呼。[4]
按照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器重,加上妻子长孙氏,长孙家在李世民的心里是很重要的。
而之前在李承乾身上的举动——
很明显,这是要继承太宗皇帝与长孙皇后,要太子和长孙氏关系更加密切,乃至于彻底绑在一起。在李世民的眼里,那么多的孩子里,只有身为太子的李承乾有这份殊荣和职责。由此可见众人——特别是他的父皇李世民,对他的期待。】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十月癸亥,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史书记载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称他“早闻睿哲,幼观《诗》《礼》”。】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太子太师李纲因为脚疾只能乘着轿子进宫,于是李承乾亲自将自己的老师引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礼,又向其虚心请教,态度极为礼敬。李纲病逝后,承乾亲自为老师立碑。】
【公元63o年(贞观四年)五月,唐太宗下诏令承乾“宜令听讼”,还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这个时候,他12岁。已经开始要承担大任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