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宋大福给几位知青放了几天适应假。安顿好以后再上工。
第二天一早,男知青们来到东堤挑水。还有女知青跟着起过来,来自沪海的郭珊珊。估计是个文青,肚子的诗意,站在堤上,气运丹田,对着远处大喊,“啊啊啊,好美啊”
她身边的柳芸可没有她的浪漫细胞,满眼的不屑,嘀咕道,“我只看到了辛苦。”
细心的刘小曼现了北堤上有住人,指着半月湾说,“那边有人住诶”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张达明挑着水走到堤上,没好气的对老乡兼老同学兼道。
“不是,别的村都是稀稀拉拉的住的。我肯定不会好奇,可咱昨天下屋进村的时候,你们瞧瞧,除了我们居住的远处山脚有处猎户老屋是给下放的人住的,其余的房屋都是对面住。房屋大小不致,但前屋的滴水,可都是在一条水平线上。
现在这边有三座房屋,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刘小曼昨天下午进村以后,就现凤凰生产大队的不同。
她们的知青院与农居虽然是隔开的,可也不远,就在小学的后面不远处。
可这家,居然隔这么远。她好奇啊。
张达明好奇的也望了眼,叹口气挑着沉重的水桶晃悠悠的朝知青院而去。
来自沪海的胡靖挑水上来也多看了几眼北堤后的房屋。对两座青砖瓦房,有了不少的好奇。
已经高中毕业的宋清南,已经开始在村里上工挣工分。
小伙子早上起来就去湖里挑水,抬眼就看到东堤那边的陌生身影。
“看啥”已经做了爸爸的宋清东问。
“没看啥,就是看到那边的几人,应该是咱村的知青。”结婚后成熟不少,学会思考的宋清东告诫亲弟弟,“看看没事,但别打女知青的主意。都是城里的女孩子,眼光高,与咱们农村长大的人,尿不到一个壶里。”
宋清南好笑的撇嘴,“哥,我嫂子也是城里长大的。”
“那不样,你嫂子可是农村姑娘。虽然后来在城里读书,可骨子里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农村娃。从不觉得她是城里人,与那些城里生城里长大的孩子不样。”
“哼,你大些你有理。我挑水,懒得理你。”
宋清南挑着水上去。
家里的厨房现在摆了四口大水缸。
每天早上都要挑满。
刘梦瑶起床,抱着才个月多点的儿子来到中间的老宅,放入堂屋的摇窝中。盖好小薄被,走到厨房,主动的给小姑子帮手做早饭。
“大嫂,小不点醒了没有”大了两岁多的小莲,现在的厨艺也非常不错。嘉敏可是彻底从厨房中解放了出来。
“没呢,正睡的香。”做了妈妈的刘梦瑶,比以前更漂亮,皮肤白皙有光泽。
“堂屋有人吗”
“没,不过我已经听到嗲嗲他们那屋有响动。有人起床,咦,怎么没有看到妈”刘梦瑶回想刚才,没有现婆婆。
“进城了,天不亮就去了。说是早去早回。”
“骑车了吗”
“骑了,妈每次进城都会骑车,后座还架着两个巨大的篓子,我也是服了她。”小莲吐槽亲妈。
“那吃早饭了吗”
“吃了,她自己摊了鸡蛋煎饼,吃完就走。”
今天刚好是星期天,城里上班的职工,大半都休息。
早吃过早饭,在家里嘱咐孩子们听话以后,刘后妈就急急忙忙的出门。今天百货大楼仓库有批略微有瑕疵的商品。
她约好在百货大楼的有关系的姐妹郑海燕起去淘宝。
早点去,选择的机会多些。
站在百货大楼的大门口,张望着等着郑海燕的到来。
此时嘉敏也骑着自行车,朝着百货大楼而来。
她其实来的很早,只是先去了黑市换奶粉票,换一些今天需要百货大楼要买的些明面上的商品需要的票券。
换完票券才匆匆赶来。
“哟,亲家母,怎么有空进城”刚停好车,就听到不想听到的声音。
是儿媳的后妈,个拎不清的女人。儿媳进门一年不到,她与亲家家人也打过几次交到。
早就现这个所谓的亲家母心眼小,虚荣,还恶毒,惯会做表面光的事情。说实话,她不爱与她打交道,也不想与她打招呼,你听听她刚才那阴阳怪气的问话。
城里又不是城里人的自留地,她来一趟怎么了。
嘉敏淡淡的说,“我来给孩子买点东西,顺带的给家里买些需要的物件回去”
“买什么,方便说不”刘后妈追问。
“诶,不方便。亲家母站在大楼门口,是约了人吧,我先失陪,我买完东西还要早点回去呢。”
嘉敏越过刘后妈,已经大步朝大楼里面走。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