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正正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
帮助大宣收服了好几个国家呢!
不就是,损失了一点他的名声吗?
楚深和欣然接纳了几个小国的投靠,也派了大宣的官员过去协助治理,因地制宜,帮助几个小国展。
并颇有些好笑地嘱咐了当时已经被他任命编纂《宣武名臣》的翰林供奉孔珂,一定要事无巨细地记载好自己的常胜将军的“英勇”战果。
然后,亲自接见了谢小将军,好好安慰了一番,赐下了许多宝物。
天知道,他真的非常艰难地忍住了冲动,才没有封谢小将军为天神将军……
咳咳,结果,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孔珂?
恐怕,那几个离大宣远得都不曾听过名姓的小国居然听到了谢小将军的英勇事迹,也得多亏了当时风靡天下的《战神风云》。
不费吹灰之力收服几国……
原来,还有他的翰林供奉深藏功与名。
对啊,他怎么没想到呢。
作为知道孔珂有一个“辛子客”马甲的知情人,他以前居然没能联想起来,属实是有点大意了。
当然,现在知道了之后,联想太过……
楚深和更想起了除了谢小将军之外的其他大臣、甚至他自己在民间的“伟岸”形象……
就连户部尚书都曾跑来难得有些头疼地和他“诉苦”过:“陛下,缘何这段日子盛京百姓都在传,臣明年会想方设法让他们收入翻上一番?”
“好在臣的打算,是翻上三番。”
楚深和:“……”
他也不知道是谁在传他计划今岁受灾地区的郡县赋税减免一半。
圣旨还没下呢,他明明是打算全免……
这个传消息的人猜测的还挺“准”。
在“利民”政策还没正式施行时就传得广为人知,而且还恰好比真实情况低上一线。
让老百姓在期盼的情绪下再加一层惊喜。
还真是……
机智呢。
现在想来,总觉得和翰林供奉都脱不了关系呢。
孔珂还在对面说着:“陛下,您让我编纂的那本《宣武名臣》已经完成了,我打算在这本小说里,经过艺术加工、文学创作,复刻下来,让这后世的人也看看我大宣风采。”
“不过您要是不适应的话,反正我写的是大楚,您就别当成大宣来看。”
楚深和:“……”
谢邀,他正姓楚。
更有代入感了。
他低头看了看手机屏幕上一会儿功夫就飞快闪过的读者评论,眼睛便又是一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