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方时之前只在空间世界里种过粮食,不过因为空间世界里可以一键种植,还有灵气,不需要多用心就能生长的很好。
具体的种植过程和方法他也只是在资料书上看过,光纸上谈兵当然不行。
怎样扦插,怎样施肥,峪成关的土壤气候适不适合红薯土豆生长,这都需要进一步下地试验。
沈方时他们同村的人都被安排进了一个更好更隐秘的营房,跟着沈方时一起试验种田,同时储夔还派了一百个士兵一起帮忙。
种植新作物的事情至关重要,暂时不能让别人知道,士兵和村民们都被下了闭口令,他们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对红薯和土豆的态度像是对待稀世珍宝,不敢出一点差错。
不过沈方时知道这个时节不适合种红薯,所以对红薯的育苗只是象征性的做做样子,他看重的是土豆的育苗。
开始有的人对沈方时还不服气,士兵大多都是乡下人出身,多少都懂得怎么种地,还有人想自己种了那么多的地,一个十四岁的毛头小子懂什么,但很快就被打脸了。
沈方时说的很多东西他们都没有听说过,虽然没有听说过,但种地的经验告诉他们这些东西都很有用,在土豆长出芽后,对沈方时已是心服口服。
土豆的育苗很顺利,之前开垦的荒地有了用武之地,很快被种上了土豆。
沈方时让人收集草木灰和马粪给土豆芽施肥,至于除草这些事情沈方时知道其他人比自己还熟练,也就没有多管。
这期间沈方时并没有见过储夔几次,听说是去打胡莽人了,多的没再透露。
不过沈方时大致猜的出来,因为储夔每次带兵出去,回来后不是马厩多了几匹马,就是伙食异常丰富,估计是去打劫胡莽人了吧。
沈方时想,他本以为储夔外表英武不凡,是个他是一个正直、死脑筋的人,不成想还会做出这种“打家劫舍”的事来。
不过这段时间最令沈方时感到高兴的是,他终于能烧热水洗澡了,他从来不知道身体脏乱对人是这么大的折磨。
他从水中也看到了自己的现在的样子,虽然有功法和灵泉水加持,但身体毕竟亏损了许久,短时间内沈方时也不敢变化太过,因此,他现在就是一个面黄肌瘦、瘦小孩子。
不过他的眉眼间已经隐隐有些自己本来的影子了,估计等以后,就会潜移默化的变成自己相貌。
在种田试验的时候,沈方时也不是没干其他的事情。
因为有个支线任务,是帮助军队度过难关。
沈方时当时就想除了保证军队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应该还可以从提高军队战斗力下手。
本来还觉得有些棘手,现在看来,储夔是个优秀的将领,不仅能征善战,还智勇双全。
军队被他治理的很好,军纪严明,作战能力也强。
而他要做的只是锦上添花,让军队过得很好一点,仗打得更容易一点。
现在他已经高产量的作物拿出来了,接下来可以从提高军队战力入手。
正好他在这个世界的任务就是制造工器,兵器也是工器嘛。
因此沈方时决定打造一种木质连弓弩,这种弓弩对传统弓箭进行了改良,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还可以连续射,用来对付坐在马背上的胡莽人是再好不过,同时具还有非常大的威慑力。
沈方时花了两千能量值买了一张木质连弓弩的图纸,上面的图样工序都非常详尽,他觉得两千能量值花的还是挺值的。
不过在做之前,沈方时要先学习怎样当一个木匠,怎样动手做器具。
而且只有把前三个主线任务做好,他才有制作弓弩的工具。
至于主线任务4,(制作一件木工工器,获得1oo认可值),他准备把这个任务和支线任务合并,毕竟弓弩应该也算一件木工工器。
上一个任务时,“良师益友”功能出现的太晚,沈方时已经把中医的知识学的差不多了,而且大学还有专业课和专业书,教授对学生也都非常耐心尽责,这个功能他大多是用来解疑答惑的,并没有怎么挥其真正的作用。
而这一个任务,沈方时是一点基础都没有,而且现实中也没有一个引路人和学习环境,因此这时,“良师益友”终于展现了它强大的功能和效果。
沈方时是以神识进入课堂的,在外人看来,他就是在睡觉。
此时,沈方时看着虚拟老师,老师的形象已经换了一个,从一个儒雅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面容苍老,背有些佝偻,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形象。
他准备先完成任务2,学会使用基本的木工工具,因为只有了解不同的工具后,才能更好的学习木工知识,而且任务2的奖励对目前而言比较重要。
木工老师声音沧桑低哑,“木工历史悠久我们工匠能把用自己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双手,把笨重的木头变成精美实用的家具和其他精巧的装置。但你知道要做好木工要如何吗?”
也不需要沈方时回答,老师自顾自地说道:“木工是和木头打交道的,需要对木头有着独特的热情,除此之外,还要心灵手巧,只有看的清楚,下手小心,才能防止受伤或是对木头造成破坏。
对于木工来说,想学木工就先学木工基本功,木工的基本功就是:磨、砍、锯、刨、墨、凿,榫。要的就是学会磨斧子,锯子,凿子等工具,只有工具锋利了干活才能省力。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你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磨刀。我现在把各种工具都给你磨一遍,你且先记下,一会儿多加练习。”
“是,老师。”沈方时不敢分神,认真地点点头。
沈方时见老师拿着砍刀一边磨一边耐心讲解,“磨刀的手法分为逆茬和顺茬两类,正确的手法就是沿对角线磨刀,让刀具在磨的过程中刀面都能被磨到,这样能避免卷刃现象。这里你也要好好记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