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吉林小说>女兴天下>第三十六章 暗流涌动

第三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2页)

朱元璋时,晚朝或于奉天门,或于右顺门;永乐时在右顺门,宣德后在左顺门。

早朝与晚朝的政事安排是这样的:“百司皆於早朝奏事,非警急事当奏者不须赴晚朝,听在司理职务,惟通政司达四方奏牍,早晚须朝。”

也就是说,晚朝以奏“警急事”为主,不需要百司都来赴朝;早、晚必朝的,只是掌管章奏进呈的通政司官。

永乐四年,以“早朝四方所奏事多,君臣之间不得尽所言,午后事简……可从容陈论”,命“自今凡有事当商略者,皆於晚朝来,庶得尽委曲。”

晚朝仅奏重事,参加者有限,礼仪也较轻简,君臣可从容展论,因此,它是早朝的重要补充。

但晚朝自英宗即位后长期停废,景泰及弘治初曾试图复兴,但都维持不久。

所以君主听政之所,实只有正门早朝,早朝乃等于常朝。

这是明代朝会与前朝最大的不同。

其次,明代“大小公私之事并令公朝陈奏”,早朝所理之事异常繁碎。

《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八年所定各府部衙门“合奏启事目”,达184款,除了选举、盘粮、建言、决囚、开设衙门等大事,以及灾异、雨泽、囚数等类奏事项,还有许多像“收买牛支农具”、“追赃不足家属”之类的杂事。

凡涉及“军中机密事情及守卫门禁关防等事”,许官旗军人“径奏”;民间词讼,也往往“实封闻奏”。

有司所守之事,亦须一一面请,就连守卫皇城官军搜检出被盗内府财物,也要引到朝门,由皇帝亲自落。

可谓“烦渎”至极。

像明代皇帝这样,亲坐朝门,一切庶政,不分轻重大小,样样过目亲理,这是前所未有的。

而事岂能持久?

但太祖定制又不准,这实际上已埋下了后世朝会走向虚应故事,“名”存而“实”亡的隐机。

特别是宣德以后,早朝决政方面的内容不断萎缩,上朝不过趋拜行礼,其性质便与大朝、朔望朝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再次,因为凡事都要请旨,旨不,则政不行,因此皇帝必须日日上朝。

皇帝“日理万机”,与天天坐朝,其实是不同的。

以前朝为例,西汉中期以前的情况不详,自汉宣帝始实行五日一朝的常朝制度。

制度虽如此,但常朝之外,皇帝也于便殿办理公务,接见大臣。一直到三国时期,“五日视朝之仪”仍被视作旧制。

唐代,除了大朝、朔望朝外,还有“常参”,就是每日朝参。

常参制度后为宋代所继承。因此,明代的朝会,主要借鉴了唐宋制度。

但每日的朝参又非常不同,如唐制,除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其他官员由“九参”、“六参”降及“四时参”,而“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后,则朝朔、望而已。”

这显示了前代朝参的一个基本特点,即官员由其地位不同,朝参日数递减,并非不加区别,一体见君。

即便汉代,“朝臣”与“非朝臣”之间也是有清晰界定的,在上奏文书等方面均有体现。

但明代,常朝是大多数京官的义务,从宰辅到九品小吏乃至不入流杂职,每日接踵趋朝,骈门下,了无亲疏轻重之别。

就连在京“仓场卫分”小官,也“日逐随朝”。

书友推荐:山村傻子神医六零寡妇再嫁想抱你下雨天山村小神医被哥哥舔逼后上瘾了(兄妹h)婚色糙汉,1979黄金时代四合院中的路人只在梨花春雨处(np)升温被嫡姐换亲之后沿河路还珠之含玉和大叔奔现后相敬如宾第六年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我同行非要让我金盆洗手被贬三年,皇帝跪求我登基!城里的香艳
书友收藏:婚色糙汉,破云全球畸变:开局活吞黑曼巴蛇火影:我带着转生眼穿越了七里香苏媚赵春城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香落九重重生表白失败,校花急了开局萌男变身美少女玫瑰头颅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被休后,我成太子的掌中娇再别春风NBA:开局交易麦迪,震惊联盟苏璎盛敬锋嫂子:我真不是傻子了系统赋予我长生,却忘记赐我不老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全民:天赋长生,我出卖寿命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