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曦弄明白题目一的题意之后,答题就简单多了。
她端坐于案前,挺直腰背,神情专注,一边静心砚墨,一边脑子里思考着如何着手破题。
她思虑了一下,脑子里很快有了破题的思路。
然后,她不慌不忙的铺开草稿纸,提笔沾墨,开始专心答题。
思路已有,她下笔的时候,顿时觉得文思泉涌,几乎是一气呵成。
第一道题写完,她放下毛笔,稍稍松了一口气。
她并没有马上开始誊抄,而是闭目养神片刻,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自己的答题。
她觉得有些字句欠妥,斟酌了一下之后,马上提笔又修改了几个字句,这才满意的放下毛笔。
她早上就吃了块点心,题目一写完,她觉得有点饿,从空间里拿出来一块点心,三两下吃完,打开水囊,喝了几口灵泉水提提神。
几位巡视官员从甬道经过,他们尽量放轻了脚步,还是惊扰了一些正在奋笔疾书的举子们的思路。
当这些举子们抬头看时,现一位巡视官员的手中,拿着本破题策,不知道是从哪个举子的号舍中搜出来的?
巡视官员们都不是吃素的,他们的眼睛都比较尖,有心存侥幸的举子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作弊,还是很容易被现的!
其实,这本破题策并不是从哪个举子的号舍里搜出来的,而是巡视官员在贡院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现的。
可能是哪个举子偷偷将破题策带进贡院之后,虽说没有被检查出来,可能还是心有畏惧,不敢带进号舍,只好将其偷偷扔到了角落里。
此次会试通不过,还可以参加下一次,但若是在会试中作弊被现,会受到严厉的责罚,不但没了举人的功名,就连下一次的会试也不能参加!
秦时曦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题目一答完之后,她活动了一下腿脚,又坐下来接着答题。
题目二。
“是以君子有絜距之道也。”
此题目出自《大学》的治国平天下这一章节,讲的是居上位者治国平天下的一些准则,及其影响力。
絜,是一种度量,距,是曲尺,可以引申为法度或规则。
絜距之道,大意是,居上位者有自己的道德规则,以身作则,推己度人,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
联系上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背。”
“老老”是指孝顺老人,“长长”则是指尊重长辈,上文的意思是,所谓的平定天下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居上位者若是做到孝顺老人,人们就会跟着兴起孝道;居上位者若是做到尊重长辈,人们就会跟着兴起悌道;居上位者若是做到体恤怜悯无父无母的孤儿,人们就不会做出违背上位者的事。
“是以君子有絜距之道也。”此处的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的居上位者。
再联系下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于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距之道。”
下文的意思是,居上位者要了解人们的一些喜恶,尽量做到均平如一,各得所愿,才能上行下效,为天下人做典范!
秦时曦看完题目二,联系上下文之后,她一边磨墨,一边垂眸凝思,思考着如何破题。
此题与治国平天下相联,居上位者的絜距之道就是这道题目的题眼!
历史上不乏有一些明君,他们以德行天下,施仁政之治,提拔贤能,上行下效,创辉煌盛世,为世人之拥戴。